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城市快速公交(BRT)专用道客运能力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卫华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8,32(1):118-121
从分析车辆的制动过程出发,推导出在保证公交车辆安全和满足乘客基本舒适条件下公交车辆最小车头时距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理想道路交通条件下(即不考虑停靠站等因素的影响)快速公交系统专用道的理论客运能力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停靠站停靠能力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在考虑停靠站影响条件下BRT实际客运能力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不同车辆配置、不同停靠滞留时间和不同停靠泊位数所对应的BRT实际客运能力值. 相似文献
72.
73.
广州市快速公交潮汐客流的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应对广州市快速公交早晚高峰潮汐客流问题,通过客流调查、交通仿真、实车演练等方法寻求应对措施.首先,从系统模式、BRT通道和车站、客流情况几个方面介绍了广州市快速公交系统的概况.针对BRT潮汐客流问题开展客流调查,分析客流一般规律及车站客流分布.围绕动态借道、静态借位、灵活线路、始发分流、智能调度几项措施,分别探讨... 相似文献
74.
75.
兰州市安宁区的交通由于其带状地形的特点而受到严重制约,在分析快速公交系统特点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较的基础上,说明兰州市发展快速公交的必然及其产生的影响,并建立评价指标系统模型,提出快速公交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6.
该文总结和分析了BRT专用车道的主要病害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对路面结构进行了力学分析,确定半刚性路面结构最大剪应力区和抗车辙区范围,为路面抗车辙设计提供依据。根据BRT系统的运行特点,针对性地提出了BRT专用车道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和材料选择,并推荐了两种适合BRT运行特点的路面结构方案。 相似文献
77.
快速公交在运营中一般采用均匀发车频率。但由于受各方因素影响,其实际到站间隔往往存在一定波动性。应用Vissim仿真软件,建立一条快速公交线路仿真模型。通过分组试验,采集车辆到达车站的时间间隔,分析不同车站位置、发车频率以及信控方案影响下快速公交到站间隔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78.
79.
BRT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国BRT专用道路面大部分采用沥青路面。在建设使用早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早期破坏。这不仅对社会、交通造成了交通影响,也在经济上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因此,BRT专用道路基路面的早期损坏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该文针对BRT专用道沥青路面出现的早期破坏进行分析,积累经验,为其他的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