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2篇
  免费   149篇
公路运输   952篇
综合类   1391篇
水路运输   913篇
铁路运输   903篇
综合运输   13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306篇
  2011年   344篇
  2010年   281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323篇
  2006年   309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21.
Intermodal rail/road transportation combines advantages of both modes of transport and is often seen as an effective approach for reduc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freight transportation. This is because it is often expected that rail transportation emits less greenhouse gases than road transportation. However, the actual emissions of both modes of transport depend on various factors like vehicle type, traction type, fuel emission factors, payload utilization, slope profile or traffic conditions. Still,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results for estimating emission rates from heavy and voluminous goods in large-scale transportation systems are hardly available so far. This study describes an intermodal rail/road network model that covers the majority of European countries. Using this network model, we estimate emission rates with a mesoscopic model within and between the considered countries by conducting a large-scale simulation of road-only transports and intermodal transports. We show that there are high variations of emission rates for both road-only transportation and intermodal rail/road transportation over the different transport relations in Europe. We found that intermodal routing is more eco-friendly than road-only routing for more than 90% of the simulated shipments. Again, this value varies strongly among country pairs.  相似文献   
122.
季节性冰冻河流春季开江产生的流冰会严重威胁堤防建筑物的安全,开展流冰对结构物的碰撞规律研究十分必要。为此,以松花江汤原县胜利堤护岸结构为例,利用ANSYS/LS-DYNA软件,基于结构地质地形,考虑松花江春季江面开化流冰情况,建立计入冰荷载作用下的护岸结构数值分析模型,开展护岸结构在冰排撞击作用下的有限元分析研究,理清结构承载变化规律,为季节性冰冻地区护岸结构的设计及后期维护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3.
波浪中破损船舶的运动会同时受到波浪激励和进出水的影响,而船体运动也会影响进出水过程,二者的相互影响机理十分复杂.本文重点研究波浪中破舱进出水对船舶运动响应的影响,文中首先基于势流理论建立了考虑破舱进出水的4DOF(横荡-垂荡-横摇-纵摇)相互耦合时域预报方法,在计算中假设舱内的液面水平,利用修正的伯努利方程模拟破舱进/出水,利用Ikeda's经验公式修正阻尼系数.然后以一艘ITTC破损稳性标模为例,研究了波浪中考虑破舱进出水的数学模型以及破舱进出水对运动响应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自由度、破舱口位置对运动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本文基于势流理论建立的时域预报方法可以定量的预报破损船舶的运动响应.  相似文献   
124.
骑浪/横甩是IMO船舶第二代完整稳性的五种失效模式之一,是一种基于概率的稳性衡准,制定规范的目的是更有效地保障船舶在实海域中的航行安全,确保不发生稳性失效情况.本研究中,以IMO有关成员国提出的最新版骑浪/横甩薄弱性衡准草案为基础,基于自主开发的骑浪/横甩薄弱性衡准校核软件,针对围网渔船开展了样船计算和比较分析,研究IMO正在制定的骑浪/横甩薄弱性衡准方法对该类船型的适用情况,分析船型参数对骑浪/横甩薄弱性衡准的影响,为我国参与国际法规制定,提出针对骑浪/横甩薄弱性衡准的提案提供技术支撑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5.
舰载直升机的起降安全涉及到舰机两方面,且影响因素较多。本文首先对舰载直升机起降安全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梳理了其关键影响因素舰船空气流场中各特性参数对直升机操作性能的影响。然后介绍了用于舰船空气流场测量的三种典型方法,对舰船空气流场的深入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并可为机舰动态配合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6.
根据小幅振动的线性叠加原理将囊式空气弹簧分成几个简单的可解析计算的规则区域,结合线性空气波动理论求解出空气弹簧内部声压场的分布。根据弹性薄壳无矩理论推导出旋转壳体状态向量的一阶常微分矩阵方程,利用齐次扩容精细积分法推导出壳体的传递矩阵,结合动力平衡方程求出空气弹簧在位移谐波激励下所受到的激励力,进而得出其机械阻抗。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合理可行,为运用近似解析法分析空气弹簧的阻抗特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7.
丁虎 《船舶工程》2017,39(5):53-56
提出一种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GPS信号跟踪方法,通过扩展卡尔曼滤波器,得到基于相干积分支路的滤波模型,有效地削弱常规GPS跟踪环路中的跟踪误差,增强接收机的抗干扰性能,提升其在信号较弱位置下环路的跟踪性能,对加入惯性信息条件下惯性信息对系统所产生的影响做了相应的分析研究。通过仿真对比结果可以知道:当处于弱信号条件时,与通常用到的GPS信号跟踪方式相比,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信号跟踪算法可以有效提升跟踪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8.
石进  刘栓  宋理想 《水运工程》2017,(10):216-220
针对长江口地区近年来出现的新圈围造地工程,因条件限制或成本控制不宜设置储泥坑的情况,通过长兴潜堤工程实例,介绍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吹填一体化施工工艺,对工艺中的疏浚施工、艏吹抛锚定位以及吹泥施工等关键技术进行重点阐述。该工艺无需设置中转储泥坑,疏浚土一次性吹填上岸,并用于造地成陆,在长江口地区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9.
为了管理基于Web的信息系统的资源质量,以国际软件质量管理标准(ISO/IEC9126)为基础,建立了Web资源质量评测系统,该系统包括多维多层次的Web资源质量评测模型(WebQM)、Web资源质量评测算法以及评测结果的鲁棒性分析,详细讨论了Web资源质量建模和应用TOPSIS算法评测Web资源质量的过程,鲁棒性分析主要研究了质量评测过程中评测参数取值对评测结果的影响,以优化Web资源质量模型和完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30.
针对强迫布鲁塞尔振子模型的Farey序列与M.S.S序列进行了扩大区域的研究,表明单峰映中看成圆映象的近似,并建立了圆映象的相图,单峰映象的相图及符号动力学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