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8篇
  免费   35篇
公路运输   326篇
综合类   696篇
水路运输   486篇
铁路运输   413篇
综合运输   3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This paper aims at examining the possibility of setting up a model terminal for the transportation of dangerous goods. It should be designed in such a manner that its use would be possible for any kind of transportation.

This consideration has been prompted by the interface betwee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technology, as well as by the tendency for harmonizing international recommendations pertaining to the transportation and handling of dangerous goods, especially during the last decades where unified transport has gained ground due to the advantages provided for the safe consignment of dangerous cargoes.

Since the large increase in terminal productivity is due to the heavy investments that were effected in terminal installations and to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on‐management of terminals, a mathematical simulation has been adopted to assist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apacity of a terminal for dangerous goods.

It is evident that different criteria and various assumptions have been taken into account in order to facilitate a deeper analysis, without ignoring the contribution of dangerous goods to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the outset of the study, it was already clear that the said process will make it possible to present—as a model—a simple but well defined situation for the purpose of drawing useful conclusions.  相似文献   
92.
美国施工区交通管理的关键技术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管理是项目成功的基本保证。通过对施工区基本交通分析技术入手,深入阐述了美国施工区交通管理的量化指标、管理程序,及公众信息、旅行者信息、事件管理、施工策略和需求管理等5大基本管理策略。对全面了解美国施工区交通组织和管理实践,提高我国道路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3.
为了精确计算公路在三维空间中的实际视距,提出了空间视距的概念,通过延伸应用空间两点通视原理,建立了空间视距计算和分析的数学模型。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开发出对空间视距的实时检测技术,通过将设计视距、运行视距和空间视距3种视距对比分析,给出了发现视距不足的方法。与早前的视距计算方法和研究相比,该方法对正常路面、行车道空间视距计算准确,能够计算和分析公路路侧附属设施对视距的影响,为公路几何设计和安全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4.
景宏伟  李跃才  丁宁 《公路》2007,(8):199-202
沙漠防护一直是沙漠地区修建公路需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着就地取材和生态适应性的原则,对高速公路通行区域进行了生物防护沙漠试验,分析研究了中国沙棘在沙漠高速公路不同方向路基边坡的种群特征和生态适应性。研究表明,同一坡向中国沙棘种群的生长特征、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等均无显著差异,其生态适应性具有趋同性;在北坡和南坡之间,种群的生长特征、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等均有显著差异,其生态适应性具有趋异性。在实践中可根据坡向的水分特征和中国沙棘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在南坡宜适当加大造林密度,并加强土壤水分管理,以便提高造林效果和促进种群生长发育进程,使其尽早发挥沙漠防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
本文就web应用程序的相关开发语言C#和SQL进行讨论。先介绍各自的开发环境再说明应用C#开发基于web程序的技术特点,最后通过管理系统的后台程序设计作为应用实例,阐述使用.NET开发Web数据库应用程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6.
安全是Web应用的核心.本文介绍了Web开发人员在利用ASP.NET开发Web应用程序的过程中从代码编写的角度应考虑的安全性问题及其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97.
综合考虑梧州西江地形和通航要求,介绍西江三桥桥型的选型和上、下部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98.
对调节器提出一个新的技术参数——调节器最低直流工作电压UDmin。通过对带励磁二极管的交流发电机的建压过程的定性分析,说明调节器最低直流工作电压UDmin对带励磁二极管的交流发电机的建压转速影响的机理,并通过大量试验证实了该影响。  相似文献   
99.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桥面病害分析与处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高速公路混凝土桥面铺装出现病害问题,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施工及养护等方面的改进建议和具体方案,对桥面铺装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0.
自网络诞生以来,认证(authentication)、授权(authorization)和计费(accounting)体制(AAA)成为其运营的基础.网络中各类资源的使用,都由认证,授权,计费来管理.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传统的认证方式已不能适应用户数量的急增和宽带业务多样化的要求,需要采用新方法对用户的接入进行控制和配置.因此,针对不同的网络环境,提出了不同的网络用户接入认证技术.通过分析和比较,阐明了各种高速网络用户接入认证技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