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41篇 |
免费 | 140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637篇 |
综合类 | 503篇 |
水路运输 | 599篇 |
铁路运输 | 258篇 |
综合运输 | 1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29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50篇 |
2019年 | 34篇 |
2018年 | 38篇 |
2017年 | 66篇 |
2016年 | 40篇 |
2015年 | 41篇 |
2014年 | 130篇 |
2013年 | 145篇 |
2012年 | 219篇 |
2011年 | 211篇 |
2010年 | 151篇 |
2009年 | 149篇 |
2008年 | 138篇 |
2007年 | 200篇 |
2006年 | 192篇 |
2005年 | 106篇 |
2004年 | 67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6篇 |
1996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21.
结合象山港公路大桥的钢管桩桩基施工,介绍"海力801"全旋转打桩船采用S-280型双作用液压锤和GPS卫星定位技术,沉放超长、超重、大直径钢管斜桩的施工技术。施工效果良好,可在大型海上、跨江桥梁工程和港口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22.
823.
824.
通过河演分析和河工模型试验,对福姜沙河段双涧沙守护工程进行水动力特性研究。河演分析表明,双涧沙浅滩处于多级分汊段,沙体冲淤和洲头频繁进退是各汊河床冲淤变化和航道条件稳定的关键所在。从潮位、流速和汊道分流比等方面,对前期研究推荐的"人字形"双涧沙守护工程实施后的护滩效果及其对河势、防洪和周边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封堵了窜沟、减小了双涧沙上的越滩流,双涧沙及其滩槽格局趋于稳定,可改善现有航道条件,为后续12.5 m深水航道线路选择和治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25.
826.
根据鸭绿江河口西水道水流、悬浮泥沙和底质粒度特征的分析,研究丹东港出海航道泥沙淤积的动力机制以及泥沙粒度对回淤的指示作用。分析表明,海域来沙为西水道的主要泥沙来源,泥沙运动以“波浪掀沙、潮流输沙”为主要特征;悬沙和底质粒度对比表明,上航道和中航道段航道回淤以悬沙落淤为主,下航道和外航道段航道回淤以底沙推移为主。航道回淤泥沙作为泥沙运动的“指示剂”,能够较好地揭示航道回淤的机理;采用刘家驹悬沙淤积模式和罗肇森底沙输移模式相结合的方法,估算丹东港大东港区20万吨级航道回淤量为679万m,,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较为接近,上述分析方法和公式可适用于砂质海岸航道回淤计算,也为类似航道回淤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27.
江河海统筹一体化在海事政务的应用研究对于适度超前顺应和促进水运现代化、推动海事治理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中通过对南通海事局江河海海事政务统筹一体化实践的分析,认为应重点推进政务标准一体化、政务服务一体化、政务功能一体化、政务资源一体化,创造性地开展相关工作,提高海事行政能力、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828.
介绍重庆李渡长江大桥主塔斜拉索的套管定位测量技术及施工过程中减少测量误差的措施等。 相似文献
829.
ZHOU Da-pei 《华南港工》2007,(2)
本文着重介绍湖南湘潭市湘江四桥24号、25号主墩双壁钢围堰的设计及施工方法,根据本工程特点及施工条件,钢围堰采用哑铃形设计方案和无导向船下沉定位施工技术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30.
Oceanographic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from August 1994 to March 1995 on the intrusion of the Fly River plume in Torres Strait. Measurements at offshore coral reefs revealed an event of decreased salinity (≈24) while salinity of the water over the reefs fluctuated between 30–34 the rest of the time. Modelling suggests that this event resulted from the reversal of longshore currents advecting old river plume water back past the river mouth. There the new river water mixed with the old river plume water generating a patch of low-salinity water. While such events may be infrequent, they have the potential to leave a terrestrial signature on offshore coral reefs, in terms of (1) an input of terrigenous sediment and (2) the possible incorporation of riverine particulate metal into the food chain. The impact during an intrusion event may be significant. In the long term the riverine material is diluted in calcareous sediment produced throughout the year by bio-erosion of coral reef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