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73篇 |
免费 | 130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930篇 |
综合类 | 780篇 |
水路运输 | 501篇 |
铁路运输 | 442篇 |
综合运输 | 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116篇 |
2022年 | 132篇 |
2021年 | 185篇 |
2020年 | 91篇 |
2019年 | 94篇 |
2018年 | 47篇 |
2017年 | 40篇 |
2016年 | 44篇 |
2015年 | 86篇 |
2014年 | 115篇 |
2013年 | 101篇 |
2012年 | 109篇 |
2011年 | 142篇 |
2010年 | 131篇 |
2009年 | 141篇 |
2008年 | 140篇 |
2007年 | 125篇 |
2006年 | 123篇 |
2005年 | 83篇 |
2004年 | 75篇 |
2003年 | 67篇 |
2002年 | 69篇 |
2001年 | 40篇 |
2000年 | 56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49篇 |
1997年 | 37篇 |
1996年 | 49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30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损伤识别理论在桥梁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损伤识别是旧桥评定的基础工作,本文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的损伤识别理论距实际应用尚有一定的距离,尽快研究损伤识别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2.
73.
74.
75.
76.
《公路交通技术》2021,37(5)
为了探讨H形斜拉桥上横梁进入有限塑性状态,从而减轻桥塔结构在横向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确定以截面曲率作为评价桥塔地震损伤状态和损伤的主要指标,对混凝土上横梁和钢箱上横梁的耗能方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应用标定的截面曲率损伤指标,探讨了桥塔结构横桥向从屈服到破坏的过程,对桥塔的4种损伤状态进行评估,其方式是可行的;2)在横向地震作用下,下横梁端部及中塔柱顶部最早进入塑性状态,而中塔柱底部截面最晚进入;3)通过考虑混凝土上横梁进入有限塑性状态,可优化桥塔结构的横向地震响应、延缓易损截面发生破坏的时间;4)通过控制钢箱上横梁屈服弯矩水平,在强震作用下,构件率先进入塑性状态,发挥滞回耗能作用,降低结构横向刚度,桥塔减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7.
78.
为解决因初期支护格栅拱架限制周边眼钻凿精度而引起的隧道周边超欠挖问题,以青岛地铁1号线瓦屋庄站至贵州路站区间工程为例,介绍“长、短眼”控制爆破技术,提出“长、短眼”布置方案,并采用质点峰值振动法和激光隧道断面检测仪分别对“长、短眼”爆破技术产生的围岩损伤范围和隧道超欠挖量进行分析和监测。结果表明: 1)采用“长、短眼”控制爆破技术,Ⅳ级围岩段隧道周边超欠挖控制在150 mm以内,且理论计算每米进尺回填混凝土节省成本7 182元,可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2)长短眼爆破产生的损伤范围为0.29~0.33 m,隧道拱顶沉降、净空收敛量均控制在10 mm以内,施工效果好。 相似文献
79.
桥梁建造由装配化向组装化的转换是未来桥梁工程发展的方向,钢-混组合桥梁是一种与工业化、组装化高度契合的结构形式;活性粉末混凝土等超高性能水泥基材料的应用为钢-混组合结构桥梁的轻型化和组装化提供了新的契机与挑战。提出基于高弹模和高韧性混凝土-粗骨料活性粉末混凝土的预制桥面板及板间组装式连接结构(CSL),从而减轻结构自重、改善预制桥面板间的连接性能,实现桥梁结构的组装化作业,提升桥梁的建造质量和速度。通过四点弯曲试验考察预制粗骨料活性粉末混凝土桥面板及其干式连接结构的结构行为,分析加载全过程挠度的发展特点,探明极限承载能力及疲劳性能。静力试验结果表明:通过CSL连接而成的桥面板具有优异的变形能力和弯曲韧性,破坏均发生在粗骨料活性粉末混凝土板内,CSL的抗弯极限承载力高于粗骨料活性粉末混凝土桥面板;CSL的钢混连接面处弯曲初裂应力值不小于9.0 MPa,接近粗骨料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弯曲初裂应力,并具有良好的裂缝约束能力。疲劳试验结果表明:CSL中的钢结构应力幅较小,经过800万次疲劳加载后,CSL连接桥面板未发生疲劳破坏,桥面板间连接焊缝应力幅仅26.8 MPa,不会出现疲劳破坏;CSL中的预加力对连接结构的静动力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0.
基于PCDS(Pedestrian Crash Data Study)数据库,分析了人车相撞事故中各种因素对人体下肢损伤程度、损伤形式的影响,对目前各国关于行人下肢损伤生物力学特性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且比较了目前现有的腿部仿形器以及相关的试验方法,从而为开展行人下肢损伤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