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11篇
公路运输   76篇
综合类   159篇
水路运输   181篇
铁路运输   149篇
综合运输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CW-200K型转向架制动吊座根部裂纹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国 《铁道车辆》2006,44(11):31-32
对CW-200K型转向架运用过程中出现的制动吊座根部裂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利用FPGA实现数字信号处理方面,分布式算法发挥着关键作用,与传统的乘积-积结构相比,具有并行处理的高效性特点.研究了基于FPGA利用分布式算法来并行实现FIR数字滤波器硬件电路的方法.首先介绍了FIR数字滤波器的基本概念和分布式算法的基本原理,然后讨论了具体的硬件实现电路,FIR数字滤波器用VHDL进行描述并综合到FPGA中,仿真结果表明,该结构完全可以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介绍的分布式算法数字FIR滤波器FPGA并行实现的方法可使滤波器的设计简单化,利用加法器代替乘法器不仅节约了硬件资源,而且提高了数字信号处理的速度.  相似文献   
13.
E2地震作用下减隔振桥梁的抗震设计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某减隔振桥梁为例,建立该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影响,并根据混凝土和钢筋的材料特性,选取适宜的动力弹塑性本构模型,同时模拟了弹塑性减隔振球型钢支座,并采用人工拟合的3条地震动时程曲线对该桥进行了E2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验算该桥在E2地震作用下的强度及变形。经过详细的验算与分析,验证了本桥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为实际工程中的非规则桥梁在E2地震作用下的抗震验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双FPGA的MVB通用接口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铁路上的MVB接口单元几乎只能应用于MVB-cPCI或MVB-PC/104两种通信方式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新的通信方案,即通过ARM芯片检测总线连入状况,自动引导对FPGA配置不同的程序,以实现在同一个MVB接口单元上完成MVB与其他系统总线(如MVB-USB、MVB-Ethernet总线等)互连通信的功能.所设计的MVB接口单元能实现MVB与其他系统总线互相传输数据,能增强MVB与外界信息交换的能力,克服车载设备间、车载设备与非车载设备间的兼容性低的缺点.该研究不仅从理论上阐述了基于FPGA的多种系统总线互连的接口设计,还实现了样板设计,并进行了互连通信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这种研究不仅能实现多总线互连通信,还可应用开发高访问速率的TCN5类设备.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清分规则。在现有上海轨道交通K条最短路径的清分算法基础上,融合移动实时位置信令(OIDD)数据,对换乘行为中的主要换乘路径选择比例进行精细化设置,并对次要换乘路径的换乘比例算法作出补充。通过对乘客行为的分析和应用,实现了对现有上海轨道交通清分规则中换乘路径比例的精细化计算。  相似文献   
16.
车轮是机车车辆最主要的承载部件之一,车轮的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机车车辆的运行安全。在研究和总结国内外机车车辆在线踏面擦伤检测技术应用及发展现状的前提下,基于FPGA设计核心控制模块,车轮踏面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不但能实现对前端10通道车轮踏面振荡信息以10KHz速率进行数据采集和转换控制,而且能完成与后端DSP数字信号处理器间的通信。同时采用FPGA自顶向下模块化的具体实现方案,使系统功能更加直观。  相似文献   
17.
对广州地铁4号线列车EP2002制动控制系统特点进行了简要描述,详细介绍4号线列车EP2002制动系统各项功能,对EP2002阀之间的通讯,以及EP2002阀同列车线、TMS和VVVF之间的通讯进行了介绍,结合列车在运营中出现的故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对轨道交通车辆多层复合结构的隔热壁进行隔热性能理论计算与仿真计算的对比,对隔热壁内部空气层的隔热性能进行分析。结论为:在车辆多层复合结构的隔热壁K值计算中,当空气层厚度大于一定厚度时,流体自然对流对隔热壁的隔热性能影响较大。利用多项式密度(Polynomial Denisity)和Boussinesq模型两种算法,对所得结论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9.
The limited understanding of vehicular emissions in China, especially evaporative emissions, is one obstacle to establishing tighter standards. To evaluate tailpipe and evaporative emissions, two typical China IV vehicles and one Tier 2 vehicle with an onboard refuelling vapour recovery (ORVR) system were selected and tested. One of the China IV vehicles was fuelled with gasoline, E10 and M15, respectively,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fuel properties on vehicular emissions. For each vehicle, cold-start tailpipe emission tests were conducted first, followed by an evaporation test. Based on the emission factors and real-world vehicle activity data, the annual tailpipe and evaporative hydrocarbon (HC) emissions of each vehicle were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E10 and M15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tailpipe CO and particle number (PN) emissions but seriously aggravated the NOx emissions, especially for M15. The hot soak losses (HSLs) and diurnal breathing losses (DBLs) were slightly impacted by the fuel properties. The annual evaporative emissions with E10 and M15 were higher than that with gasoline. The ORVR system effectively controlled the evaporative emissions, especially for DBLs. Evaporative emissions from the China IV vehicles were 1.1–1.4 times the tailpipe HC emissions. Additionally, the evaporative emission factors of the China IV vehicles were almost 50% lower than the standard (2.0 g/test), whereas their annual evaporative emissions were almost 1.8–2.8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from the Tier 2 vehicle. Therefore, controlling evaporative emissions currently remains a great need in China, and the ORVR might be a recommended evaporative control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Apoptin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制备抗原物质Apoptin融合蛋白。方法在获得Apoptin融合基因的基础上,成功构建了Apoptin的高效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Apoptin,将该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E.coliBL21(DE3)受体菌中,以IPTG对其进行诱导表达,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目的蛋白。结果转化有Apoptin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Apoptin的大肠杆菌E.coliBL21(DE3)经IPTG诱导后,经SDS-PAGE分析,在相对分子质量约17 000的位置出现目的蛋白条带,大小与Apoptin融合蛋白一致。结论Apoptin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Apoptin能够表达出Apoptin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的Apoptin研究和制备Apoptin抗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