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6篇
  免费   201篇
公路运输   1085篇
综合类   969篇
水路运输   681篇
铁路运输   475篇
综合运输   9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253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295篇
  2011年   337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801.
王笑难 《水道港口》2001,22(2):95-96,99
描述了沉入式整体大圆筒结构的工作介质与变形受力状态的自身特征 ,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抗倾计算中的三种受力状态。  相似文献   
802.
温度梯度作用是引发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开裂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全国许多学者都积极参与此领域的研究,得出许多有价值的结论,但普遍的分析模型中并未考虑裂缝引起部分部位刚度降低的影响,而很多裂缝在施工过程就已经出现。研究温度梯度作用下箱梁桥不带裂缝工作状态与带裂缝工作状态的内力变化,分析裂缝对结构刚度的影响及其引起的内力变化。  相似文献   
803.
刘成华 《隧道建设》2018,38(Z1):161-166
为解决中条山隧道在施工至高地应力F7主干断层段时,左右线已施工完成的247 m初期支护发生严重变形开裂的问题,选取不同段落对“刚性支护一次到位”和“柔性支护释放应力后进行二次支护”2种方案进行试验,通过对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和初期支护表面观察,得出以下结果: 1)软岩大变形段落采取“刚性支护一次到位”相比“柔性支护释放应力后进行二次支护”变形速率明显下降,最大收敛速率由28 mm/d下降至18 mm/d,最大沉降速率由24 mm/d下降至12.8 mm/d,释放应力时发生变形的“度”更易掌控; 2)在采取“刚性支护一次到位”的基础上,辅以优化“隧道边墙曲率”和“施工工法”等措施,能够有效控制隧道初期支护变形开裂,确保隧道结构的质量,顺利通过F7主干断层。  相似文献   
804.
剧仲林 《隧道建设》2018,38(Z1):20-27
为向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解释隧道初期支护随施工的应力变化规律,进而找出发生“关门”塌方的原因,首先说明“关门”塌方发生时的施工状况,一般采取钢架+锁脚锚杆+喷射混凝土的支护结构,塌方时松散荷载已形成; 然后按荷载-结构模型,在初期支护承担全部设计荷载的条件下,通过施工三台阶法对上、中、下3个断面采取结构力学力法分别进行内力计算及承载能力分析。结果表明: 在围岩完全松散的极限情况下,上台阶绝对安全,中台阶基本安全,下台阶开挖尤其是仰拱开挖时塌方的风险极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预防“关门”塌方的相应对策。结论认为采取钢架+锁脚锚杆+喷射混凝土的支护形式,支护结构处于极限应力平衡状态,很容易破坏而造成隧道坍塌。  相似文献   
805.
于丽  王志龙  杨涅 《隧道建设》2018,38(8):1303-1310
为了解机械化施工大断面隧道围岩压力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征,依托郑万高速铁路湖北段大型机械化施工隧道群,开展大量围岩压力现场监测,根据测试结果对Ⅳ级和Ⅴ级深埋条件下围岩压力变化规律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与规范荷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1)围岩压力监测数据从21~27 d开始稳定; 2)实测围岩压力小于《铁路隧道设计规范》深埋隧道计算荷载; 3)Ⅳ级深埋条件下,侧压力系数为规范荷载侧压力系数的1.2~2.4倍; 4)Ⅴ级深埋条件下,侧压力系数为规范侧压力系数的0.86~1.43倍。  相似文献   
806.
向祖权  刘彬  郭纯轩 《船舶工程》2015,37(10):88-92
针对国内外船体板材对接焊焊接工序中,对于焊缝间隙的差异引起的温度场、残余应力以及板材横向收缩量的研究规律问题,利用焊接专用软件Sysweld,对船体板材在不同焊缝间隙下对接焊焊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仿真,分析得到随着焊缝间隙的增大,焊接过程中的最高温度,焊接冷却后板材的残余应力以及横向收缩量都是增大的,为实现焊接过程中变形量的精度控制等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807.
双轴加载下船底纵骨疲劳寿命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实尺度制作了疲劳试验的试件,对45000DWT江海直达散货船船底纵骨与水密及非水密实肋板连接处进行了双轴恒幅循环载荷下的疲劳试验,记录了热点处的疲劳裂纹扩展长度和对应循环次数,获得船底纵骨疲劳特性;根据不同节点处裂纹萌生和扩展情况,得出非水密节点处是疲劳危险处;用动态应变仪记录热点处的应变,根据新版《船体结构疲劳强度指南》中的热点应力法计算热点应力,用试验数据拟合了一条S-N曲线,与指南提供的D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D曲线的合理性。同时用MSC.Patran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选取2007版《船体结构疲劳强度指南》中名义应力法对应结构形式的F曲线,用MSC.fatigue模块计算了相应节点的总疲劳寿命,将有限元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热点应力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08.
防护液舱是舰船抵御爆炸破片的重要设置。将液舱吸收爆炸破片过程分为4个阶段,分析破片速度衰减规律,对比了有无舱内液体对舱壁破损模式的影响以及破片速度对能量转换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液舱对大质量高速破片的吸收效果更为明显,前后舱壁的主要变形机理为膜应力,破片能量大部分转化为水的动能和内能,且随着速度增加内能的比重将增加。  相似文献   
809.
为了克服传统电测法测量结构应力的种种不足,文章对应用锁相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复合材料结构应力测量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首先结合正交各向异性复合材料的热弹性理论(TSA),提出了一种有效而又简洁的试验标定方法,并通过标定试验获取了文中所用玻璃钢材料所需的合理的加载频率f以及标定参数K,然后对两种典型的船用玻璃钢复合材料连接接头内的应力分布进行了测量,通过与数值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锁相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一种快速、高效和可靠的结构全场应力测量手段。  相似文献   
810.
对海洋工程大厚度高强钢焊接结构焊后焊缝及母材进行局部超声冲击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法和小孔法测试冲击前后的残余应力,分析超声冲击工艺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厚度高强钢焊接结构经覆盖焊缝及母材局部超声冲击处理后,焊接残余应力显著降低,冲击区域拉应力全部转化为压应力,压应力大小均匀,XRD测试压应力均值达到母材理论屈服强度的0.50~0.80倍,小孔法测试压应力均值达到母材理论屈服强度的1.10~1.30倍;EQ47拘束态高强钢焊接结构分别采用冲击强度10 s/cm2与20 s/cm2冲击后,冲击区域形成的压应力基本一致,纵向应力与横向应力大小接近,20 s/cm2冲击强度下纵向应力与横向应力接近水平优于10 s/c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