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14篇
公路运输   61篇
综合类   96篇
水路运输   92篇
铁路运输   59篇
综合运输   1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基于角度传感器的水动力装置水翼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动力控制系统的研制成功,使得某型先进的水翼航行器得以从理论研究转化为工程应用。该文介绍了基于角度传感器,并对信号进行线性放大后,使用C 8051F 000单片机组成反馈型邦邦控制系统,实现对水翼的自动控制及相应的AD采样子程序。  相似文献   
272.
针对机车大修规程的有关规定,介绍了牵引电机反馈试验系统的应用原理、结构组成及功能,阐述了机车牵引电机的反馈试验系统设计方案;并介绍了模块化软件的设计特点。系统具有节能、工作可靠、操作与维护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273.
采用基于专家库逻辑推理的试验数据知识提取方法来发现和挖掘试验数据。构建基于规则表示的特征关联专家库,建立列车气动试验数据知识化提取系统模型,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初步实现了这一系统,在试验数据处理的实践中逐步实现"试验数据可视化 知识提取 试验报告"的信息智能反馈。  相似文献   
274.
城市轨道交通短期客流的预测是制定列车调度计划、车站客运组织工作等的关键。文章在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的断面客流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动态反馈神经网络的城市轨道交通短期客流预测模型,提出通过若干组连续历史断面客流数据训练动态连续的神经网络,以此对未来客流进行预测;并以北京轨道交通某日早高峰客流为例进行分析,验证了该模型与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75.
对广东省交通科技项目的征集机制、遴选机制进行研究。介绍了科技项目的征集方法,科技项目遴选的原则、遴选评价指标、遴选程序和遴选的组织管理,科技项目的发布机制和反馈机制等。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了广东省交通科技项目遴选的建议。  相似文献   
276.
为了准确地反映城市交通网络布局、人口分布和职业分布等因素与交通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同时考虑到发展中城市交通调查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相对较差,首先建立了一种新的交通需求反馈模型,并对其进行改进,进而形成了一种新型集成模型。通过基于同一套发展中城市交通调查数据对不同模型进行参数标定以及对标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本文得出结论:与被广泛应用的传统四阶段模型相比较,新的反馈和集成模型的标定结果的准确性有了明显提高。随后,根据新型集成模型的标定结果,本文又以富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城市区域,即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首都城市圈作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将来的城市和交通可持续发展政策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对城市人口增长的控制、城市道路的建设、公共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多副都心发展模式将成为该地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  相似文献   
277.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pproach to design the H/GH 2 static-output feedback controller for vehicle suspensions by using linear matrix inequalities (LMIs) and genetic algorithms (GAs). Three main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for an advanced vehicle suspension are considered in this paper. Among these requirements, the ride-comfort performance is optimized by minimizing the H norm of the transfer function from the road disturbance to the sprung mass acceleration, while the road-holding performance and the suspension deflection limitation are guaranteed by constraining the generalized H2 (GH 2) norms of the transfer functions from the road disturbance to the dynamic tyre load and the suspension deflection to be less than their hard limits, respectively.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troller saturation problem is considered by constraining its peak response output to be less than a given limit using the GH 2 norm as well. A four-degree-of-freedom half-car model with active suspension system is applied in this paper. Several kinds of H/GH 2 static-output feedback controllers, which use the available sprung mass velocities or the suspension deflections as feedback signals, are obtained by using the GAs to search for the possible control gain matrices and then resolving the LMIs together with the minimization optimization problem. These designed H/GH 2 static-output feedback controllers are valida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s on both the bump and the random road responses which show that the designed H/GH 2 static-output feedback controllers can achieve similar or even better active suspension performances compared with the state-feedback control case in spite of their simplicities.  相似文献   
278.
根据时变的OD预测信息,基于分层递阶的思想,建立了一个新颖的高速公路优化控制系统。控制结构分为三层:网络负荷分配层对长时期内总的交通需求进行预测,提前确定将来排队长度的上界;全局最优控制层预测未来的交通状态,为路网中的各个匝道建立协调约束;局部反馈控制层根据实测的交通条件及全局最优控制层的寻优结果决定匝道调节率。仿真结果表明,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协调了各个匝道之间的利益,实现了高速路网整体性能的优化。  相似文献   
279.
为了提高快速路系统的利用效率,设计了一个反馈控制器,提出了反馈控制器的迭代求解算法,控制器能实时跟踪车辆的密度,并与所期望的密度进行比较,把误差反馈给车辆,通过给车辆发布恰当的速度命令来控制车辆运行,使实际车辆密度收敛于期望密度。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算法取4次迭代时的车辆密度与运行速度最大相对误差为0.32%,平均耗时为0.32 s,因此,设计的控制器使交通流运行趋于平稳,减少了车辆延误,从而提高了系统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80.
In this paper, an integrated destination choice model based on routing and scheduling considerations of daily activities is proposed. Extending the Household Activity Pattern Problem (HAPP), the Location Selection Problem (LSP–HAPP) demonstrates how location choice is made as a simultaneous decision from interactions both with activities having predetermined locations and those with many candidate locations. A dynamic programming algorithm, developed for PDPTW, is adapted to handle a potentially sizable number of candidate locations. It is shown to be efficient for HAPP and LSP–HAPP applications. The algorithm is extended to keep arrival times as functions for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formulations of activity-based travel models that often have time variables in the object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