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10篇
综合类   17篇
水路运输   8篇
铁路运输   11篇
综合运输   1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Ordinal measures are frequently encountered in travel behavior research.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method for combining them when a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the data can be presumed. This method is applied to study the subjective assessment of the amount of travel by different transportation modes among a group of French clerical workers, along with the desire to increase or decrease the use of such modes. Some advantages of this approach over traditional data reduction technique such as factor analysis when applied to ordinal data are then illustrated. In this study, combining evidence from several variables sheds light on the observed moderately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rsonal assessment of the amount of travel and the desire to increase or decrease it, thus integrating previous partial (univariate) results. We find a latent demand for travel, thus contributing to clarify the behavioral mechanisms behind the induced traffic phenomenon. Categorizing the above relationship by transportation mode shows a desire for a less environmental-friendly mix of modes (i.e., a greater desire to use heavy motorized modes and a lower desire to use two-wheeled modes), whenever the respondents do not feel to travel extensively. This result, combined with previous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s concerning the determinants of the desire to alter trips consumption levels,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making people aware of how much they travel.
Knut M. WittkowskiEmail:

Marco Diana   is a permanent researcher working at the Department of Hydraulics, Transport and Civil Infrastructures of Politecnico di Torino, Italy.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the study of innovative forms of public transport services and the analysis of multimodality behaviors. Tingting Song   is a Scientific Programmer at The Rockefeller University, Center for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Science, Biostatistics, Epidemiology, and Research Design Core, New York, NY, USA. She works on algorithms for non-parametric method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medical research. She maintains the muStat package on CRAN.r-project.org and the Web server on muStat.rockefeller.edu. Knut M. Wittkowski   is a Senior Research Associate at The Rockefeller University and Head of Biostatistics, Epidemiology, and Research Design at its Center for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Science, New York, NY, USA. His research focuses on methods, meta data, and user interfaces to integrate nonparametric statistics into research an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相似文献   
32.
本文介绍了用PID模糊控制技术中来解决在温度控制器控温过程中会产生的惯性温度误差问题。系统中的PID算法采用增量算法为基本算法,并按照实际应用做了适当的修改。经过实际测试,系统运行良好,证明在此医用理疗仪温度控制器中应用此PID算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3.
本文对某集装箱船模型试验预报结果及5条姊妹船实船试航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同一型船因为实际试航海况的差异,采用ISO15016:2015的方法进行修正后,得到的功率相关因子值有一定差异。这主要因该修正方法还是难以考虑到实际试航时各种复杂的气象、海况及水文条件。该方法虽存有一定的近似和不周之处,但其修正后的结果通常还是可以用于常规的航速预报,有一定的可信度,但与在标准试航条件下所测得的结果还是会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4.
为了降低滑坡等不良地质在铁路建设和安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在选线过程中需对区域内不良地质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以蒙西至华中煤运通道工程黄土高原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与GIS技术开展区内黄土滑坡风险评价研究,通过GIS技术分析滑坡与环境要素的内在联系,确定18个滑坡影响因子并进行定量研究;根据区内滑坡遥感解译成果和影响因子数据建立加权叠加模型,实现滑坡风险等级区域划分,并提出一种新的因子权重计算方法:通过建立滑坡因子变异系数在滑坡处与研究区的数学关系确定因子权重,具有客观可靠性;基于黄土滑坡风险评价结果,对拟选线位进行方案比选,提出最优线位通过方案。研究成果可应用于铁路工程选线设计和防灾减灾等工作。  相似文献   
35.
节能环保是国内外船舶的绿色发展道路.特别体现在海洋工程船的大型施工设备和施工设备的变频电力驱动技术上.简述了海洋工程船舶电网的谐波抑制思路,介绍一种谐波抑制的具体方案——3次谐波注入的高功率因数变流器,探讨了高功率因数无源变流器的设计电路,包括桥前采用3次谐波注入的高功率因数三相无源变流器的电路拓扑结构,并利用MATLAB 7.0/SIMULINK 6.0搭建了其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使用3次谐波注入的高功率因数变流器既能对输入电流具有一定的谐波抑制效果又能提高功率因数.  相似文献   
36.
上海港口经济驱动因素和演化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港口经济系统演化过程遵循着一般产业的生命周期模式。基于港口经济发展的演化模式和动力机制,提出上海港口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并在SPSS的帮助下提取因子,分析1991~2005年上海港口经济的主导驱动因素,得出上海港口经济主要是由腹地经济、国际贸易、港口运作规模以及港口投资和经营能力等因素决定,在此基础上进而计算综合因子得分,考察上海港口经济演化过程。分析结果与1991~2005年间上海港口经济实际运行状况吻合,这说明该经济评价指标和分析方法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37.
港口国监督检查选船如何避免产生“马太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驰 《中国海事》2008,(7):30-33
文中从概念、历史数据、数学模型角度分析了当前港口国监督检查中的目标因素评价体系,以及其存在阶段性正反馈所导致马太效应的原因,认为这种评价体系由于缺乏科学的动态正反馈限制以及连续性计算,而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具有不良记录的船舶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公正地获得与其他船舶一样的对待。笔者借此文介绍了各备忘录组织所采用的“黑名单-灰名单-白名单”船旗国分类方法,并从数学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认为其能够较好地解决正反馈限制修正以及连续性计算问题,建议仿效其建立“黑名单-灰名单-白名单”船舶分类方法,通过登轮系数修正目标因素值作为选船的依据之一,从而给具有不良记录的船舶以彻底改善船况、重新获得信用的机会。  相似文献   
38.
对晕车的传统研究认为晕车是视觉与平衡感官失衡造成矛盾引发的自我过度保护的后果。这个结论以及基于此结论开展的防治晕车措施已经持续了40余年。防治晕车的文献及市场上主流产品均以各种类型的晕车药物为主。本研究对现有晕车相关文献、专利、杂文等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分析出影响晕车主要因素为车内空气、车辆运动状态、视觉失衡、噪声、成员。使用对车辆乘员问卷调研的方法获取信息,对数据进行分析来研究晕车影响因素。数据表明晕车是一种发生频率高、普遍存在的乘车舒适性问题,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概率,是汽车行业发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车内空气、车辆运动状态、视觉失衡三类诱发晕车的因素与文献研究结果一致。改善和防治晕车需要从车内空气、车辆运动状态、视觉失衡、噪声、成员这五类因素入手。使用车内空气的措施可以有效防治晕车现象的发生。清爽舒适的气味、降低温度、提高空气质量是三项有效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9.
根据国内目前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实际存在的状况。在分析收费系统总体要求和种种形式的基础上,给出了收费系统的合理选型配置方案。通过对各种收费系统通道通过量的讨论,提出了评价系数,并对提高评价系数的各种措施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40.
利用因子分析选取车辆跟驰模型输入变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现有的微观仿真模型中,车辆跟驰模型的构建多数是基于对交通现象的感性认识,有些模型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却未直接涉及到对输入变量选择的研究。本文运用因子分析非线性多元统计方法提取典型实验数据的有用信息,寻求能够最大程度反映跟车信息的内生变量作为跟驰模型的输入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