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7篇
  免费   82篇
公路运输   579篇
综合类   398篇
水路运输   275篇
铁路运输   334篇
综合运输   7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259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61.
三轴汽车前后轮角输入时的响应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详细推导了三轴汽车线性二自由度模型的运动微分方程,分析了汽车对前后轮角输入时的移居记响应特性。从汽车动力学的角度讨论了前后轮转应具备的比例关系。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其它多轴汽车的建模分析。  相似文献   
62.
为在初步设计时预测ROV的水动力性能,使用CFD技术进行分析,以ROV模型为例,最大程度地保留ROV内部的构件,使模型更加接近真实状况。分别计算ROV在不同工况下的阻力、不同漂角下的横向力和转艏力矩以及添加体积力模型之后的螺旋桨流场状况,很好地模拟出ROV周围的流场,并与已有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验证了CFD水动力仿真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并还可预测ROV在螺旋桨作用下的进速等,对ROV设计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3.
轨道横向动力特性振型叠加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包括两根钢轨、轨枕、道床的点支承欧拉梁轨道横向振动力学模型,用振型叠 加法进行了分析,得到了20一500比频率范围内的位移响应.它与轨道实际情况有良 好的一致性。计算结果表明,本方法分析频率范围广,计算量小,是分析软道横向动力 特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4.
介绍了40t轴重ZK1—G型中交叉支撑单元制动铸钢三大件式转向架的主要技术特征、技术参数和结构,对其轮轴组成强度、侧架和摇枕强度及动力学性能进行了计算。线路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该转向架的各项动力学性能均满足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65.
简要介绍了国外现有的变轨距转向架的运用与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国情, 提出了一种采用独立旋转车轮的新型变轨距转向架方案, 并对其总体结构及变轨距机理进行了分析, 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对变轨距转向架的动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提出的变轨距转向架方案是可行性的, 其具有较好的直线运行稳定性和平稳性, 但其直线对中性能和曲线通过性能有待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66.
为分析扭转梁C特性对稳态转向性能的影响,文章以模态综合法建立了某乘用车扭转梁后悬柔性模型,对建立的原型车进行侧向力C特性仿真,与对标车进行对比发现仿真与试验值存大较大差异,且侧向力前束特性存在较大的过度转向趋势.通过优化安装衬套的刚度使得原型车与试验结果吻合,最后对整车进行稳态回转仿真发现,负的前束侧向力特性不利于转向,优化后的模型提高了整车不足转向.  相似文献   
67.
车辆动力学仿真中关键元件的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车辆动力学模型中非线性元件数学模型的模拟精度,分析了一、二维干摩擦副、三大件转向架的摩擦楔块和带串联刚度阻尼器的动力学性能,建立了非传统的数学模型,即不含速度状态变量的模型,并设计了对应的Simulink程序,用典型例题与传统模型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非传统数学模型能克服强非线性带来的数值计算问题,提高了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一般根据不同模型的规模和非线性元件数,计算速度能提高2~10倍。  相似文献   
68.
基于Ablow和Schechter经典差分方法,分析水下非均质拖曳线列阵的受力特性,建立其空间运动控制方程.采用中心差分法和牛顿迭代法对运动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及时间和空间上的迭代求解,获得水下非均质拖曳线列阵的动力学特性.在此基础上,结合非均质线列阵实尺度模型,设计并开展湖中的实航拖曳试验,分析比较了试验数据与仿真结果.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数学仿真方法有效可靠,可为水下非均质拖曳线列阵动力学特性分析提供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9.
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和轴重的增加,车辆与轨道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加激烈.深入开展轮轨动态作用机理研究,对高速重载铁路安全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回顾了轨道动力学模型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五种轨道动力学模型及算法,即车辆-轨道-路基非线性耦合系统交叉迭代算法,新型车辆单元和轨道单元模型,列车轨道系统动态分析的移动单元法,移动...  相似文献   
70.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onvergence of the trial-and-error procedure to achieve the system optimum by incorporating the day-to-day evolution of traffic flows. The path flows are assumed to follow an ‘excess travel cost dynamics’ and evolve from disequilibrium states to the equilibrium day by day. This implies that the observed link flow pattern during the trial-and-error procedure is in disequilibrium. By making certain assumptions on the flow evolution dynamics, we prove that the trial-and-error procedure is capable of learning the system optimum link tolls without requiring explicit knowledge of the demand functions and flow evolution mechanism. A methodology is developed for updating the toll charges and choosing the inter-trial periods to ensure convergence of the iterative approach towards the system optimum. Numerical examples are given in support of the theoretical find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