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7篇
综合类   6篇
水路运输   51篇
铁路运输   5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船舶浮筏装置结构非刚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治  李良碧 《船舶工程》2000,(6):32-34,16
文章对船舶浮筏装置中影响隔振性能的结构非刚性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讨论了筏体与基础非刚性以及声振传递的第二通道影响,进行了浮筏装置的多方案隔振试验与分析,提出了船舶浮筏隔振设计的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2.
摩托车化油器部件,如本体、柱塞、浮子室等,外部特征较为复杂且多为不规则形状,如果采用“常规实体”建模方法,有时就显得过于复杂,甚至无法创建特征;但如果采用Pro/E提供的“非常规实体”建模方法,就非常简单,而且思路巧妙,非常值得业界设计人员借鉴。  相似文献   
43.
孙涛  陈大跃  黄震宇  汤磊 《船舶力学》2006,10(1):106-112
本文针对带有电流变液智能阻尼器的新型浮筏装置提出了一种前馈模糊控制策略.根据对浮筏上动力装置的振动激励信号的主频特性分析,运用模糊控制器来对各个主频进行加权,得出最优的控制电压来对阻尼器进行控制.实验结果证明,这种控制策略控制下的浮筏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要远远好于传统的最优被动浮筏隔振系统.  相似文献   
44.
以气胀筏为例,介绍了一种用计算机控制的气胀式海上救生设备的自动检测方法.通过对充气气压、保压时间的全过程记录,保证检测过程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避免了各类人为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确保检测结果的客观性和正确性,从而保障了船上人员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45.
以某型船舶某舱浮筏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安装姿态下隔振系统的性能试验。比对分析在理想平行度和最大平行度下浮筏的振动传递性能,研究平行度对系统振动传递性能影响显著的样本范围及单个方向平行度误差对浮筏振动传递性能影响的规律,为某舱浮筏安装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通过对大体积砼容易产生温度裂缝的原因分析,从原材料、外加剂的选用及合理的施工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控制,以防高层楼房基础筏板产生温度裂缝。  相似文献   
47.
梁状浮筏隔振系统的降价建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一种梁状浮筏隔振系统结构形式。该系统是由2根自由-自由梁和连接民梁、梁与基础的弹簧及阻尼组成。为了减少在动力分析和结构动力优化设计中的计算工作量,本文提出了一种降价建模方法。由该方法得到的降价系统,能够很好地保留由示缩聚有限元模型建立起来的系统低阶动特性。与部件模态综合法相比,该方法形成降价系统的总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过程简单,且计算结果通常不需要坐标转换即可求得系统的动力响应, 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48.
石慧  闫政涛  李赫  叶曦 《船舶》2019,30(1):128-135
针对舰艇舱室设备存在的多激励、低频谱振动问题,开展振动主动控制主被动一体化隔振装置研究,为构建基于浮筏隔振设计的主动控制系统奠定了理论和工程基础。首先,基于电磁作动原理初步设计电磁作动器,通过对动子和定子形态及间隙、线圈匝数、倒角形式及大小等进行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其次,基于COMSOL建模进行电磁特性、发热特性仿真分析;最后,基于浮筏隔振装置隔振、承载及安装需求,设计研制了主被动一体化的隔振装置。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满足次级力源出力特性要求。  相似文献   
49.
气囊支撑浮筏隔振系统姿态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气囊隔振器应用于舰船浮筏隔振装置,通过控制气囊充、排气可实现浮筏的姿态调整。目前以气囊工作高度为指标的控制方法,存在各个气囊压力分布不均和调节过程振荡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气囊工作高度、实际压力与最优压力偏差的浮筏姿态控制策略。将调整分为高度调整和水平姿态调整2个阶段:首先采用模糊控制快速将输出轴调整到对中高度,然后以"高排低充"的策略精确调整浮筏水平姿态。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更加快速、平稳、精确地调整浮筏姿态。  相似文献   
50.
为了给非连接式桩筏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针对大型桥梁工程采用的减隔震基础形式--非连接式桩筏,考虑竖向荷载、垫层厚度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非连接式桩筏水平承载性能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法跟踪了土体水平位移路径,利用数字图像关联技术获得了土体位移场与剪切带,分析了竖向荷载、垫层厚度等因素对筏板水平位移、桩身弯矩和剪力分布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非连接式桩筏基础水平承载力的简化模型及计算方法,并用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竖向荷载可有效限制筏板水平位移,设置垫层可显著减小桩身弯矩及剪力,并且桩身弯矩和剪力随垫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小;土体在垫层顶部形成位移集中区,产生局部塑性变形并不断扩大,最后局部塑性变形区贯通形成完整的剪切带;非连接式桩筏基础水平承载力与竖向荷载相关,当竖向荷载较小时,其水平承载力由筏板与垫层界面摩擦力控制,当竖向荷载较大时,其水平承载力取决于垫层的水平承载力,这与图像分析获得的垫层破坏结论一致。因此,对于非连接式桩筏基础的设计及具体工程应用,可以通过调整垫层的厚度来减小桩身弯矩及剪力;所揭示的非连接式桩筏基础水平承载力变化规律可为今后大型桥梁隔震基础的设计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