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4篇
  免费   23篇
公路运输   421篇
综合类   143篇
水路运输   210篇
铁路运输   194篇
综合运输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raditionally, the design of mooring lines and risers of floating production systems (FPS) has been performed separately, by different teams, employing uncoupled analysis tools that do not consider the nonlinear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latform hull and the mooring lines and risers. Design processes have been focused on fulfilling the design criteria of the respective component (mooring/riser) alone, with few or no consideration to the other component, and littl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design teams. Nowadays the importance of employing analysis tools based on coupled formulations is widely recognized, and analysis strategies have been proposed to consider feedback between mooring lines and risers within their respective design processes.In this context, this work details a proposal of one single and fully integrated design methodology for mooring systems and risers for deep-water FPS. In this methodology, the design stages of both risers and mooring lines are incorporated in a single spiral, allowing the full interaction of different teams; mooring design implicitly considers the riser integrity, and vice-versa, leading to gains in efficiency and cost reduction.Different analysis strategies are employed, taking advantage of uncoupled and coupled numerical models. The models generated at the initial/intermediate design stages can be reused in subsequent stages: simpler models are used in the initial stages, and more refined models are gradually introduced, to reach an ideal balance between computational cost and accuracy of results. In the advanced stages,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between mooring/riser also allows the definition of criteria for the selection of governing/critical loading cases to be revised and verified in detail. This leads to the reduction of the original loading case matrix, allowing a feasible use of time-consuming fully coupled analysis.Results of a case study illustrating the application of some of the main processes of the methodology are included.  相似文献   
62.
曹万科  张天侠  刘应吉  杨京峰 《汽车工程》2007,29(12):1098-1101
针对汽车车身控制信息的高实时性和车身CAN系统扩充的高灵活性等特殊要求,介绍用于实时系统分析的速率单调分析(RMA)方法,在原总线利用率、信息最坏响应时间等实时性指标基础上引入总线扩展灵活性因子进行车身CAN总线方案的寻优设计,并以典型汽车车身控制系统为例,对单信号方案和信号组合方案进行实时性和扩展灵活性对比分析,在线试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数据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3.
罗斌 《中南公路工程》2007,32(6):153-156
针对路基路面、桥梁病害,通过探地雷达探测中数据采集、信号处理和图像识别,开展了地质雷达检测路面结构层厚度、破损状况和路基隐患异常体部位工作,取得了路面隐含裂缝和桥梁空心板顶板厚度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64.
地质雷达探测溶洞等地质体机理研究及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地质雷达的探测原理,对雷达探测溶洞等地质体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雷达判别准确度的相关措施。对雷探技术用于隧道短距离超前地质预报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5.
哈飞路宝正面碰撞安全性车身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哈飞路宝轿车车身设计的具体要求,建立了用于碰撞分析的整车车身结构简化有限元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车身前部结构的几种设计方案进行了选择分析。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整车车身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模拟碰撞分析。模拟结果与实车碰撞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所采用计算方法和模拟过程正确,提出的优化设计方案可以提高该轿车产品的被动安全性。  相似文献   
66.
针对在汽车车身曲面逆向设计中很难由散落数据点云构造出合适光顺曲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以Hoschek方法确定散乱数据点云的边界线、以基面投影法确定其他散乱数据点云参数值的逆向算法:给出了一种重构曲面的拟合方法,结合车身部件上散乱数据点云的特点,建立了该算法的数学模型,并通过VC++6.0进行了编程实现。与通过UG得到的插值曲面比较可以看出,该拟合方法能够更好地对原曲面进行再现。  相似文献   
67.
轿车车身结构修改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云凯  张海华  余海燕 《汽车工程》2007,29(6):511-514,536
建立某国产普通轿车白车身的有限元模型,预测分析其静态弯曲特性和扭转特性,在此基础上对白车身各部件刚度和强度的灵敏度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应用于板厚优化。优化结果表明:通过对灵敏部件的板厚修改,白车身的强度和刚度性能得到显著提高,为车身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
车身产品开发过程中CAE分析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忠校  郭茂林 《汽车工程》2007,29(7):554-557,549
通过车身开发过程中的CAE应用实例,详细介绍了在车身产品开发过程中的CAE分析流程、分析能力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9.
救护车卧姿乘员受振舒适性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合理地分析和评价救护车卧姿乘员的受振舒适性,开展了卧姿人体全身振动暴露的舒适性试验研究。通过对13名志愿受试者300多人次的试验,得到了卧姿人体全身振动暴露1min降低舒适性的阈限,并据此导出了16min、25min、1h、2.5h、4h、8h、16h和24h对应的降低舒适性界限。建立了相应的舒适性评价方法,将其应用于某野战急救车的卧姿舒适性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0.
客车车身试验模态分析及其在车身定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试验模态分析了解结构动特性的重要工具,介绍了客车车身的试验模态分析结果,并与国外同类型车身模态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对某客车车身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并评价了改进后车身的动态性能,使该型客车车身在短时间内定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