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13篇
公路运输   105篇
综合类   35篇
水路运输   49篇
铁路运输   42篇
综合运输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缸孔平台结构的优化及圆柱度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动机缸孔平台网纹珩磨否合理和缸孔圆柱度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工况和寿命。论述了优化缸孔表面平台珩磨的微观结构,确定其主要的特征参数,并进行了台架试验验证,选择合适的珩磨方法和压板工艺,使缸孔具有较好的贮油性表面,并保证缸孔在发动机运转状态下的圆柱度,这不仅降低了缸内的机油上窜,使废气中的颗粒含量减少,而且也使缸壁具有良好的抗磨性能。  相似文献   
102.
应用当量温差计算法对欧—亚航线上船舶在不同航区的空调动态负荷和风机可调送风量进行了定量描述;阐述了变频技术应用于空调风机的途径;得出了空调风机变频调速,舒适性好,节能率高达58%以上,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3.
热缩套管工艺应用于舰船电缆密封,不但具有良好的外观和水密性,还有优良的绝缘、耐磨和应力消除作用。该文简述了热缩套管选用、施工处理等内容,并介绍了热缩套管工艺在舰船电缆密封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4.
盾构接收是复杂软弱富含水地层盾构施工的关键风险点。针对某地铁车站端头隧道施工中所遇到的特殊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并采用了杯型水平冻结法端头加固与钢套筒辅助的盾构接收施工工艺。采用工程应用与实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水平冻结加固区的温度以及盾构接收期间地表沉降进行了现场实测研究。分析了冻结壁温度变化规律,判断安装和切割钢套筒时机,确保了钢套筒顺利切割。总结了软弱富含水地层钢套筒盾构接收技术的特点及难点,有效地避免了盾构接收过程中涌水、涌砂的风险,保障了盾构的安全接收。  相似文献   
105.
为提高热处理后钢轨焊接接头平直度的控制精度,实验分析实际生产工艺和不同支撑条件下钢轨焊接接头分别静茕20 h及30 d时上拱量及残余应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当2 m长钢轨焊接接头试样的轨顶温度从55℃冷却到室温25℃时,其上拱的减小最约为0.1 mm;在自由放置状态、支撑两边和支撑中间3种支撑条件下,试样的变形量相似;试...  相似文献   
106.
采用辉光离子氮化炉对船用柴油机气缸套和活塞环进行硫碳氮三元共渗,可使气缸套和活塞环的使用寿命增加3倍以上,是一种很值得研究并有很大推广价值的热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7.
盾构到达钢套筒辅助接收系统的改进设计及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盾构到达接收辅助装置钢套筒的设计背景和结构组成,结合接收场地实际工况和施工要求提出了3项改进设计,将钢套筒的球形后端盖板改为平面型以减少制造难度,在钢套筒上设置下料口以方便充填物的填注施工,采用加强型底座以实现盾构机的平移.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钢套筒装置能够有效地避免盾构到达接收过程中漏水、涌砂等风险,确保出洞安全,并大大降低了制造难度,提高了施工的便利.  相似文献   
108.
改性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是一项应用于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维修技术,对该项技术施工工艺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9.
Hot weather events, ventilation assets, changing passenger demand and service expectations have all caused increased attention on thermal comfort on London’s Tube. This study provides estimates of the future number of days when passengers travelling on sections of the Tube could be subjected to thermal discomfort under future scenarios of climate change, and the potential number of passengers dissatisfied. A risk based methodology is presented, integrating a spatial weather generator modified for urban areas and a thermal comfort model. The study provides an initial assessment of adaptation options by considering the implications of lowering train temperatures by 2 °C and 4 °C to represent saloon cooling. Median results under a 2050 high scenario indicate that all Tube lines assessed could experience near-complete passenger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 thermal environment in trains in the unlikely event that nothing else were to change. Adaptation aimed at lowering train temperatures has the potential to provide tangible improvements in thermal comfort. However, this was not projected to be sufficient to maintain comfortable thermal conditions for many of the lines in the 2050s under high emission scenarios, requiring a combination of other infrastructure cooling measures to be implemented in parallel.  相似文献   
110.
王瑞宣 《中国修船》2006,19(3):18-20
文章分析了“J.R”轮主机连杆大端化瓦事故的直接原因,以及造成事故扩大的原因,并提出处理措施及日常管理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