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2篇
公路运输   42篇
综合类   12篇
水路运输   101篇
铁路运输   11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湄洲湾具有丰富的深水岸线资源,具备建设煤炭储运基地的优良条件。文章阐述在莆田湄洲湾建设煤炭储运基地的重要意义和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42.
介绍了杭州湾跨海大桥从工可到施工图设计各阶段设计咨询开展的主要工作内容、形成的主要咨询意见和建议,以及咨询意见和建议被设计采纳后在完善设计方面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43.
黄增财  杨江虎  吴健 《公路》2006,(9):42-44
以杭州湾跨海大桥Ⅳ合同工程为背景,从承台的钢套箱设计、钢套箱封底、承台钢筋混凝土,以及混凝土养护和温控等方面的施工,介绍海上承台施工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4.
通过设计、施工等多方面的比选,杭州湾跨海大桥海上引桥上部结构采用70 m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整孔预制架设施工方案。简要介绍海上引桥上部结构的设计构思和部分结构设计细节。  相似文献   
45.
袁涛  陈涛 《桥梁建设》2006,(3):68-70
通过优化海工耐久混凝土配合比,采取适当的工艺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承台混凝土套箱裂缝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46.
跨海长桥风致行车安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风作用下车辆模型行驶极限状态分析获得了相应的安全行驶临界风速,应用概率统计方法建立了桥位风速统计和极值风速概率分布模型,桥面风环境测速风洞试验给出了自然风与桥面行车风环境的关系,进而评估了自然风作用下车辆不同车速条件下的桥面行驶安全性。采用上述评估方法针对杭州湾跨海大桥的研究,表明了风障措施提高桥面行车安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7.
港珠澳大桥工程二维潮流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建立了基于无结构网格的港珠澳大桥所在海区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并采用潮流数值模拟手段对该海区的潮流动力进行了模拟研究,分析了大桥工程周围海域的潮流动力影响。为了在宽广海域中刻画桥墩的阻水影响,将桥墩概化为陆地,并采用桩基阻力处理方法处理桥墩阻力。通过研究采用了局部网格加密方法,桥墩处最小网格长度仅2.39m。研究结果表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对伶仃洋潮流的影响甚微。若以流速变化0.01m/s作为有显著影响的判断标准,则工程对潮流的影响仅限于内伶仃岛与桂山岛之间的大桥及人工岛附近。大量的研究结果可为论证港珠澳大桥建设方案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8.
2009年4月,交通运输部批准了防城港、钦州港和北海三港统一归并,组成"广西北部湾港"。这标志着我国沿海又一个港口群的诞生。阐述了北部湾港口的建设与整合的目标和进展情况。分析了北部湾港口建设与整合对促进北部湾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健全北部湾港口管理体制、发展临港工业等5项对策。  相似文献   
49.
湾口围填海对钦州湾水动力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潮流、潮通量与水交换3个方面探讨湾口围填海对海湾内海与江道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工况的影响区域大多在外湾,围填使得金鼓江江道宽度缩窄、江内流速减小,潮通量减幅达17%,半交换周期增大达1.21 d;老人沙圈围虽增大了东水道的潮量,但金鼓江缩窄导致分水减小,圈围对金鼓江水动力环境影响较小;湾口围填虽小幅度占用中水道,但对内湾的水动力影响很小,今后的围填规划可以从中水道及其两侧高滩入手。  相似文献   
50.
通过对已完成实施的深港西部通道深圳湾公路大桥结构健康及安全监控预警系统 (SZBHMS)的介绍,综合阐述了研发系统的构建与硬件内容.在系统中选用了基于美国NI公司虚拟仪器技术的数据采集设备硬件和基础软件产品,并采用了GPS技术时钟授时接收机等技术.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协调运行,实现了预期设计功能,保证了SZWBHMS系统长期运行的高可靠性、实时性以及技术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