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42篇
综合类   59篇
水路运输   365篇
铁路运输   16篇
综合运输   5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451.
嵩屿港区一期工程陆域平面设计难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覃杰 《水运工程》2006,(9):38-41
对厦门港嵩屿港区一期工程陆域平面设计进行总结,提出主要设计难点、要点,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2.
结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工程地基加固的工程实践介绍砂桩的成桩工艺试验、施工和成桩质量检测,具体包括砂桩的施工工艺、设备、方法及质量控制等,并对今后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53.
结合平调系统在莱芜钢铁集团公司运输部的应用,介绍了平调系统天线的作用,安装维护要求,及REVEX560驻波比功率计的功能、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454.
基于港区铁路道口安全管理的需求,设计了一套港区铁路道口自动监控系统,介绍了监控系统的结构,并详细分析了各子系统和组件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55.
天津港外航道水动力条件及工程泥沙淤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最新的水文、泥沙实测资料,利用风浪潮流泥沙数值模型对开挖深水航道泥沙淤积情况进行了计算。根据近年来现场实测水文、泥沙资料,结合本项研究工作进行了统计分析,为数模计算提供参数;建立了多重嵌套潮流数学模型,计算正常天气下工程实施前、后的海域潮流场分布情况;建立了海域风浪过程计算模型和泥沙运动模型,将波浪、潮流、泥沙模型耦合,计算了在年均含沙量的风浪条件作用下所造成的回淤情况,给出了航道建成后的年淤积分布情况。提出了天津港南、北防波堤延伸到16 0后的航道的淤强分布特征,从泥沙方面为航道的开挖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456.
刘岩 《港工技术》2008,(1):22-23
对天津港集装箱码头的信息化管理进行简要说明。介绍天津港集装箱码头的大门信息管理、堆场信息管理和码头前沿信息管理。  相似文献   
457.
王跃全 《水运工程》2007,(8):127-129
从对华东地区,尤其是洋山一期工程码头面层裂缝成因的系统总结分析入手,对洋山三期码头面层质量控制从设计、施工、管理等各方面所采取的针对性改进措施进行了系统的阐述。通过全过程质量精细化控制管理,三期工程在码头现浇混凝土面层裂缝防治方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458.
锦州港25万吨级油品码头建设规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年,锦州港港口吞吐量有了快速的增长,成品油的吞吐量在全港各货种中一直居于首位,对锦州港的发展举足轻重。目前锦州港油泊位的设计通过能力只有470万t/a,而2003年已完成油品吞吐量为720万t。现有设计能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锦州港发展要求。根据这种情况,锦州港拟建设25万吨级油品码头,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同时加强锦州港在环渤海经济区港群中的市场竞争地位。  相似文献   
459.
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经济发展重心的新变化会对深圳港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通过系统梳理大湾区发展目标与战略部署,选取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生态环保、固定资产投资与集疏运体系5个重要指标,分别与港口吞吐量构建双变量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进而对深圳港提出发展建议。结果表明,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以及集疏运体系能够对港口吞吐量产生长期正向影响,生态环保能够对港口吞吐量产生长期负面影响,而固定资产投资对于港口吞吐量的影响较弱;优化港区布局、注重生态环保、加强通道建设等发展建议,可加快促进深圳港建设成为符合大湾区发展特色的新港口。  相似文献   
460.
为了解决软土城市开展国内首条类矩形盾构隧道工程勘察遇见的技术难题,从勘察执行的技术标准及等级的确定、勘察的重难点、勘察方案、高流变性软土工程地质特征、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工程措施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按现行《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3.0.8条文及说明、7.3.5条文分别确定软土地区场地复杂程度等级、类矩形盾构隧道工程勘探孔深度,结果往往会偏于保守、安全,势必会造成勘察工作量浪费问题;2)在第四纪松散海相沉积软土地区建设类矩形盾构隧道,按中等复杂场地控制勘探孔间距,以分别进入隧道底以下不小于2H(一般性孔,H为隧道高)、3H(控制性孔)控制勘探孔孔深是经济合理且满足工程需求的;3)本工程勘察方案对今后类矩形盾构隧道工程勘察及相关勘察规范标准修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