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篇
  免费   14篇
公路运输   166篇
综合类   121篇
水路运输   149篇
铁路运输   89篇
综合运输   1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31.
宗华章 《铁道通信信号》2012,48(4):44-46,50
分析铁路通信骨干传送网的现况和存在的问题,比较现在骨干传送网的几种主要技术,探讨铁路通信骨干传送网从SDH、DWDM向OTN演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2.
通过CFG桩复合地基的大型室内模型试验,研究褥垫层厚度、桩长、桩间距对CFG桩复合地基沉降和桩土应力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复合地基的CFG桩存在扩径现象,且从下至上扩径现象越明显;褥垫层越薄,桩分担荷载越大,桩间土荷载分担比越小;随着褥垫层厚度的增加,桩承担荷载增长趋势变缓,故为充分发挥桩的承载作用,建议合理褥垫层的厚度为20~30cm;在外荷载一定的情况下,桩土应力比随桩长和桩间距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进行复合地基桩间距的设计时,不仅要保证复合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而且还要保证加固后地基土的工后沉降量满足规范要求,同时还应充分考虑打桩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3.
通过改进现有道路网络中某些路段的通行能力,从而使整个道路网络通行能力达到系统最优,采用双层最优化数学模型对基于弹性需求的均衡分配道路网络设计的扩容问题进行了描述,给出了求解该模型的模拟退火算法,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说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4.
基于线路工程带状走廊三维地形海量空间数据的特点,总结了线路工程数字高程模型(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的获取方式和数据来源,对三维地形建模方法及其轻量化处理方式进行了研究。分别通过方格网和三角网2种模式对试验路段地形进行了构建,选取Delaunay算法进行三角剖分,并应用边缘收缩和点删除法对数据进行了轻量化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不规则三角网模型能用更少的数据来合理地表达复杂的地表形态;Delaunay逐点插入算法更适用于线路工程三维地形建模;点删除法对线路走廊带曲面模型的简化效果更好,主要参数未发生改变且失真较小。  相似文献   
135.
隧道盾构施工对邻近管线群位移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盾构施工会对邻近管线造成不利影响,但目前对管线位移的研究多集中在单一管线方面,考虑管线之间影响的研究较少。针对这一问题,开展砂土地层盾构施工对邻近管线群影响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隧道盾构垂直下穿多条既有管线时对管线竖向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单一管线垂直于隧道开挖方向时,管线最大沉降发生在隧道正上方位置,沉降曲线形态关于隧道轴线呈对称分布,且符合Gauss曲线特征;当隧道垂直下穿双管线时,管线产生的竖向沉降曲线形态与单一管线基本一致,但管线最大沉降值较单一管线明显减小。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归一化分析,提出管线间距对最大沉降影响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36.
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同时经过2台超偏载检测装置的货车总重检测值进行分析,说明如何判定超偏载检测装置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指出如何采用数据模型帮助超偏载监控、维修工作。  相似文献   
137.
Q500qE高性能钢工型梁极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Q500qE高性能钢梁的塑性水平和安全储备,设计Q500qE高性能钢和Q345qD普通低合金钢全尺寸试验工型梁,通过模型试验和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极限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Q500qE高性能钢梁有较好的塑性,不会因为屈强比大而发生脆性破坏;Q500qE与Q345qD工型梁的荷载一位移曲线以及塑性发展过程类似,均没有出现明显的屈服平台;两者不同塑性发展阶段作用荷载与材料的名义屈服倚载的比值基本相等,说明Q500qE高性能钢梁有与Q345qD钢梁基本相同的安全储备.试验梁加载过程各关键作用荷载对应的挠度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基本一致,误差较小,表明本文有限元分析中选用的多线性随动强化模型模拟高性能钢的本构关系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8.
在介绍欧盟和我国轨道交通(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安全相关系统开发和运营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建立轨道交通安全相关系统安全管理规范模型的构想。该模型根据安全管理活动的过程,将安全管理模型分为制定、实施和维护3个模块。制定阶段包括计划和建立,实施阶段包括筹备和具体实施,维护阶段包括测量和审核或评审。详细叙述各阶段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相似文献   
139.
轨道交通路基段减隔振屏障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研究不同因素对屏障减隔振效果的影响,通过模型试验得到300 Hz内10 Hz整数倍的不同频率简谐荷载引起的振动波在地表的传播衰减规律,并对比分析无屏障及钢筋混凝土板、泡沫塑料板、非连续空井排、连续空井排、不同排距排桩、不同排数排桩等不同减隔振屏障措施的减隔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板屏障的减隔振效果最好;非连续空井排屏障与排桩屏障的减隔振效果无明显差异;当桩距固定为1.5倍桩径,调整排距至2.5倍桩径时,排桩屏障的减隔振效果最佳;排数越多,排桩屏障的减隔振效果越好;在各类减隔振屏障后均存在一定范围的振动隔离区,在振动隔离区范围外,屏障的减隔振效果消失。  相似文献   
140.
石灰桩对冻土地基预融效果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纬度冻土区修建基础工程,如何处理冻土地基使其满足承载力要求,是冻土工程施工技术的关键。为了研究石灰桩对冻土地基的预融和挤密效果,提出以破坏冻土为出发点的石灰桩放热预融方案。采用石灰桩预融冻土地基,通过群桩和单桩模型试验,测试桩周不同位置土的温度、含水率和密度的变化,确定石灰桩对冻土地基的预融和挤密影响半径。试验结果表明,所选用的桩体材料配合比,能够使桩间一定范围内冻土全部融化,提高桩间土的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