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4篇
  免费   54篇
公路运输   1170篇
综合类   546篇
水路运输   145篇
铁路运输   162篇
综合运输   10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研究公交信号优先策略对交叉口公交车及社会车辆的影响,建立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模型及延误模型,以采取公交优先方式后交叉口所有车辆的人总延误减小为控制目标,引入效益指数PI,以信号交叉口优先相位获得的效益与非优先相位损失效益的差值来衡量整体效益,使得每一次采取的公交优先策略都能提高信号交叉口的整体效益。结果表明:在信号交叉口采取信号优先控制策略后,交叉口车辆的人总延误显著降低。本研究成果对其他信号优先控制方式模型、交叉口群公交优先协调控制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2.
以交叉口人均延误最小为目标,考虑公交专用道影响因素,利用延误偏差优度指数建立信号配时优化模型。结合实例,实现定时控制交叉口参数确定过程,并得到参数与延误偏差优度指数的关系。该配时方案能有效减少人均延误,为进一步发展公交优先及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3.
介绍了发电机组的转速、电压控制原理以及有功、无功综合调控技术的控制原理;并通过实例介绍了采用该控制技术的船舶电站监控系统。实践表明,融合有功、无功综合调控技术的电站监控系统在投入运行后,实现了任意组态下,并联机组有功、无功功率稳定的自动调整,使得多个电站机组长期并联运行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54.
为提高公交到站时间预测精度,提出基于双层BPNN与前序路段状态的综合预测模型. 基于静态变量及顶层BPNN模型预测车辆到达每个站点的初始行程时间,利用K-means 聚类及马尔科夫链模型基于前序路段状态预测目标路段行驶时间;将上述两个模型的预测值及上一班次车辆的行程时间作为输入变量,基于底层BPNN模型预测车辆在目标路段的行程时间,进而动态调整车辆到达每个站点的时间. 以上海市791 路公交车早晚高峰各路段的行程时间为例进行模型测试,并与其他4 种模型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尤其在雨天,比传统BPNN模型预测精度提高57.25%.  相似文献   
55.
为解决交叉口因BRT优先影响其他车辆通行问题,提出基于交叉口双站台的BRT 优先控制方法. 给出交叉口BRT双站台设置方法,对比分析BRT在交叉口单、双站台的平均延误. 根据BRT发车时刻、交叉口信号配时、BRT平均车速、交叉口间距及站台停靠时间等,制定 BRT站台预停靠方案和行车时刻表. 为确保BRT按照预停靠站台及时刻表运行,采用BRT车速引导与信号配时双重补偿修正BRT 实际离站时刻与时刻表的偏差. 以常州BRT 1 号线为例,对应用本文方法的5 个交叉口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BRT在每个站台实际离站时刻偏差范围为±5 s、±10 s、±20 s 时,本文优先控制方法显著减少BRT停车次数和延误,提高了BRT整体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56.
考虑城市大客流通勤者跨区域出行需求,结合城市公交线网中乘客出行密集、客流走向规律等特点,提出一种跨区域定制公交的搭乘方案. 通过改进的Q-learning 模型对公交线路进行优化,为城市通勤者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出行服务. 通过综合路段拥堵状态、乘客需求及居民小区位置,设定了Q-learning 强化学习的奖惩函数,提升定制公交区域路径的直线系数、满载率、通行时间. 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方法能够降低通勤者跨区域通行的旅行时间,有效提高髙峰时段定制公交线网的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57.
本文分析了大中城市中短途休闲旅游的交通出行特征,探讨了当前中短途休闲旅游交通出行方式中存在的公共交通分担率较低等问题,论述了当前交通需求下积极构建快速公交系统无缝衔接休闲旅游景区与城际轨道站点的必要性。结合交通运输部提出的"快进"的旅游交通运输系统指示,通过构建无缝衔接换乘体系,打造能够适应当前休闲旅游"舒适、安全、便捷、快速"交通出行需求的快速公交无缝衔接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8.
在设置路侧公交专用道的交叉口处,可通过划定交织区的方式允许右转车辆借用一定长度的公交专用道通行.合理规划公交车与右转车的交织区长度有利于提高借道右转的通行效率,减少在交织区前的排队车辆数从而降低道路混乱程度,保障公交车的专用路权.本文分析了公交站点影响下的公交车车头时距分布,建立了右转车穿越交织区长度计算模型,并结合实际调查数据进行了算例分析和模型验证.研究成果可为公交优先条件下的交叉口空间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9.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间公交系统的合作与整合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提出了一个双层规划模型来描述我国的一类跨区域整合公交系统.在上层问题中,相邻区域的地方公交管理者们共同规划和管理跨区域公交线路,以实现跨区域线路上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在下层问题中,这些区域的公交运营者们相互开放区域市场并联合运营跨区域公交线路,他们相互竞争以实现各自利润的最大化.为了获得更加准确的分析结果,所提出的模型详细地考虑了乘客的站点拥挤成本和车内拥挤成本.数值结果表明,公交管理者们可以通过补贴影响运营者的竞争行为,进而改善跨区公交系统各方参与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60.
在绿波协调控制交叉口群中,为分析公交优先控制对后续交叉口群的扰动,基于车流运行时间偏移分布,以概率期望描述了交叉口各相位绿时左端和右端时长变化引起的后续交叉口群在绿波带内、绿波带间的延误变化;采用组合优化的方法,以交叉口群在车速引导下的公交通行效益优化为上层模型,以交叉口群在公交优先控制下的延误优化为下层模型,对公交引导车速和信号控制参数进行协同优化.通过算例分析表明,公交优先控制模型有效提升了交叉口整体通行效益,最大化减小了对周边交叉口群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