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23篇
综合类   53篇
水路运输   10篇
铁路运输   39篇
综合运输   2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在肇源大桥试桩中采用了自平衡试桩法测试桩基承载力,同时采用了一种新型柱基承载力测试法-模拟试验法,通过室内中型剪切摩擦试验给出桩身混凝土与各地层之间的c、Ф值,进而确定桩侧摩阻力.通过室内试验、数值模拟方法、动测检验综合反映桩与地层之间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效果,给出不同荷载条件下的桩承载力值,通过与自平衡试验法相对比其成果可信度较高,为桩基承载力的确定提供新方法、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2.
通过对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的叙述,简单阐述了在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23.
跨越既有线段隧道动态施工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重庆市地铁1号线大坪车站跨越既有线段施工为研究对象,介绍采用FLAC3D对近距离叠交情况下新建隧道施工引起既有隧道衬砌的应力和位移进行了模拟和分析,同时分析了新建隧道以桩+承台的方法跨越隧道施工后桩轴力和承台梁弯矩的分布情况,研究成果为今后类似地铁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4.
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对国内首座六跨中承式飘带形提篮拱桥进行静、动态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结构的受力特点,制定合理的静、动态试验研究方案,进行实桥荷载试验,研究桥梁实际受力状态与设计状态的相符性,为该类桥梁的检测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5.
扩径桩能够充分发挥土层和桩身的承载潜力,使承载力大幅度提高,同时减少沉降,但由于其桩身在某深度发生扩径突变,给研究扩径桩的荷载传递性状带来不便。现有对扩径桩的研究只限于小直径桩的模型试验以及有限元分析,文章在扩径桩现场竖向静载荷试验的基础上,对扩径桩承载力、荷载传递特性进行了分析,为该类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6.
富水地层盾构掘进下近接桩-土力学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富水地层透水性强、土层强度低等特性,运用盾构技术进行隧道施工造成的土层变形、临近桩体扰动等负面现象尤为突显。为探明渗流影响下由盾构掘进引起的孔压变化、桩-土响应规律,以某盾构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阐明盾构隧道在流-固耦合作用下的孔压分布、桩-土内力及位移发展形式。研究结果表明:(1)与未考虑地下水作用相比,渗流场影响下的桩体与地表土层沉降明显加剧,其沉降最大增幅分别达32.18%、31.95%;(2)盾构隧道下穿建筑桩基施工,对桩体内力值影响较大,桩体下部轴力沿埋深增长并产生负摩阻力,较大程度地抑制桩体性能发挥;(3)隧道防水失效下,周边围岩内部孔隙水压力于1倍隧道直径范围内呈现剧烈衰减,并沿水平向出现明显孔压降压带。  相似文献   
127.
软弱地层大断面铁路隧道进洞方法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软弱地层隧道洞口暗挖进洞施工的难题,以新建成昆铁路杨家湾隧道和西(安)成(都)高铁石梯子隧道为工程依托,采用理论分析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隧道洞口边仰坡稳定性及加固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软弱地层隧道洞口上台阶开挖及开挖至路基面,仰坡安全系数均小于1,处于不稳定状态易形成潜在滑动面,开挖塌方风险大。基于隧道洞口稳定性分析,隧道仰坡滑塌必然存在潜在滑动面,洞口加固设计应以稳定滑动面为核心;基于该设计理念提出隧道洞口加固设计的3种方法,分别为玻璃纤维钻孔桩加固方法、桩基托梁护拱加固方法和纵横梁加固方法。3种方法的核心设计理念是通过洞口护拱或明洞对仰坡滑坡体形成反压,通过锚固桩或玻璃纤维桩抵抗潜在滑动面,并成功应用于新建成昆铁路杨家湾隧道和西成高铁石梯子隧道,保证隧道洞口的稳定性,并安全顺利暗挖进洞。  相似文献   
128.
桩侧压浆控制群桩基础沉降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京沪高速铁路丹阳至昆山特大桥阳澄湖桥段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试验,研究角桩桩侧注浆和边桩桩侧注浆对深厚软土层中群桩基础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沉降量的控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由桩侧压力注浆引起的桩-土体系中桩土界面参数和桩周土模量变化对群桩基础在设计荷载下沉降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桩侧注浆的作用会使桩土界面参数变大和桩周土模量提高,从而对深厚软土层中正常使用状态下群桩基础的沉降可以起到明显的控制作用;边桩桩侧注浆的效果优于角桩桩侧注浆;桩侧注浆浆液在土中的扩散范围直接影响群桩基础的沉降量。  相似文献   
129.
地铁区间隧道下穿桥梁大轴力桩基托换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西安北客站至机场城际轨道项目全长27.33 km,其中机场站站后折返线区间隧道长256.45 m,该段暗挖隧道下穿机场T3A航站楼主线桥桩基,采用桩基托换处理。被托换的既有桥梁部为异型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受力复杂,结构变形敏感;桥面最大宽度35 m,桥墩墩底轴力近13 000 k N;新建托换梁跨度大于20 m,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如此大跨度、大轴力的桩基托换工程实例很少。以T3A航站楼桥梁大轴力桩基托换设计为依托,通过对托换方案、关键连接节点、荷载转移机理的分析、研究,详细介绍大轴力桩基托换思路、托换梁设计、托换体系转换,给出托换关键节点的施工方案及监测技术要求,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0.
小净距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接施工引起的结构稳定性一直是城市地下工程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合肥小净距隧道穿越利海大厦办公楼工程实践为依托,建立三维数值力学模型,研究建筑物桩基变形特性、小净距隧道围岩塑性区分布和衬砌力学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上台阶开挖引起桩基沉降占整个断面通过后总沉降量较大比例,上台阶施工过程控制尤为重要;接近隧道入口的桩基沉降量最大,从外向内逐渐减小;隧道通过20 m后,桩基沉降基本稳定。小净距隧道围岩塑性区主要集中在边墙、中隔墙和拱脚,建议设置中隔墙对拉锚杆和拱脚锁脚锚杆;先行洞洞周变形大于后行洞,先行洞隧道拱肩、中夹岩柱侧边墙二次衬砌安全系数最小,应作为施工阶段重点监测部位。研究成果对复杂环境城市地下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