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篇
  免费   62篇
公路运输   155篇
综合类   83篇
水路运输   206篇
铁路运输   190篇
综合运输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71.
地铁区间隧道内对乘客生命威胁最大的是火灾烟气,因此防灾的关键在于烟气控制。车头和车尾火灾时采取纵向通风能使人烟分离,但对于列车中部着火时下风侧乘客将不可避免地在烟气笼罩的环境中。提出了火灾烟气纵向分区控制模式,即利用防烟隔板将隧道划分成行驶区和疏散通道2个防烟分区,采取适当通风阻止烟气侵入疏散通道,保障人员疏散过程与烟气分离。通过1∶5隧道模型中烟气分区控制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证实采取不同通风方式均可使疏散通道保持较高压力,使气流由疏散通道流向行驶区,以阻止火灾烟气侵入疏散通道内,但不同通风方式在高温控制及烟气控制效果上存在差异,其中以疏散通道正压送风及行驶区单侧排烟相结合的通风方式综合控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72.
基于MSA的智能火灾报警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传统的采用单一火灾传感器的自动消防系统易产生误报警、漏报警的问题,提出基于MSA(mu lti-step-alarm)的智能火灾报警系统.该系统采用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融合各种火灾传感器的信号,以减少报警时间、误报警和漏报警.提出了相关判定规则,以确认火灾报警信号,克服BP算法容易陷入误差局部最小、单纯使用训练值会产生振荡的缺陷.实验结果表明,与3种单一传感器的平均值比较,基于MSA的智能火灾报警系统的误报率和漏报率分别减少了80%和92%,报警时间缩短了50%.  相似文献   
273.
以南京长江隧道为研究背景,分析隧道火灾可能带来的结构损伤、人员伤害及救援难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应急响应流程。运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PYROSIM建立隧道物理模型,计算分析火灾发生过程中风机风速对烟气蔓延速度、浓度和温度的影响,通过计算分析选择3.0m/s纵向通风作为临界风速,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了隧道火灾时人员疏散、车辆及装备救援以及现场救助的方法。  相似文献   
274.
高速公路隧道空间的结构具有特殊性,在其内行车火灾事故经常发生,且危害巨大.结合浙江省某一高速公路隧道群内行车火灾安全事故,针对高速公路隧道行车火灾安全事故的基本特征,提出预防对策,并结合近几年来高速公路隧道行车火灾安全事故应急施救的实践,总结火灾安全事故应急施救经验,可为高速公路安全运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75.
地铁火灾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对世界各国的地铁火灾进行分析,阐述了地铁火灾产生的原因和危险性,介绍了地铁设计中的通风空调系统,探讨了火灾研究的手段,并通过实例进行模拟与分析。  相似文献   
276.
何潇剑 《隧道建设》2017,37(4):505-509
目前国内公路隧道消防技术标准尚不完善,为了更好地满足国内公路隧道消防灭火系统的设计,为以后相关规范的制定、工程的实施提供参考,调查研究了国内外公路隧道消防灭火系统的设置情况,依据国内外公路隧道消防技术标准规范、工程案例、实体火灾试验,分类提出了我国公路隧道应设置的消防灭火系统。  相似文献   
277.
为了得到基于最少疏散时间和短暂聚集时间原则的铁路隧道紧急救援站疏散设施设计参数,采用building-EXODUS人员疏散仿真计算软件,考虑人员疏散的特点、速度及路径等因素,对不同横通道间距、横通道宽度和站台宽度等参数组合下的人员疏散时间进行计算。研究得到:1)紧急救援站疏散横通道的间距不大于60 m,宽度不小于3.5 m;2)17节车厢编组的普速列车紧急救援站站台的长度不小于500 m,站台高度不低于0.3 m,站台宽度不小于2.5 m。  相似文献   
278.
钢结构桥梁形式多样,优点突出,在世界各地应用广泛,为了推进中国钢结构桥梁的建设,促进中国钢结构桥梁抗火防灾研究领域的全面发展,加快钢结构桥梁抗火防灾技术的研究,加强钢结构桥梁抵抗火灾的能力,提升管理部门应对钢结构桥梁遭遇火灾时的应急水平,对钢结构桥梁抗火防灾的研究现状与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总结。研究了国内外钢结构桥梁火灾发生时的场景以及钢结构桥梁遭遇火灾时的破坏形态,分析了钢结构桥梁火灾发生时的特点,强调了油罐车火灾对钢结构桥梁安全性能的严重威胁,给出了钢结构桥梁抗火防灾的关键技术。继而,对其抗火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包括钢结构桥梁所用材料的高温特性,复杂环境下钢结构桥梁截面的传热机制、钢-混凝土组合梁界面间的高温作用机理、钢结构桥梁火灾行为的数值模拟与智能预测技术、火灾全过程中钢结构桥梁的试验与测试方法、火灾高温下钢结构桥梁的力学行为以及钢结构桥梁抗火研究的工程应用等七大方面给出了钢结构桥梁抗火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更高的目标。以期对钢结构桥梁抗火防灾方向的技术研究提供全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79.
对北京地铁各种换乘车站进行分析,着重从换乘形式、运营管理、开通时序等角度,对换乘车站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方案进行阐述;借鉴上海、广州的调研结果,通过对北京地铁实际工程方案的对比,得出适合北京地铁换乘车站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资源共享的最优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280.
为了给隧道双火源事故中的人员疏散和应急救援提供参考,研究隧道内部双火源火灾条件下的燃烧行为和火场环境,搭建1∶10缩尺寸模型隧道,开展不同火源间距下的双火源油池火试验,研究燃烧速率、火焰形态和隧道内纵向温度分布;同时,采用PyroSim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隧道内部双火源之间距底面高度0.1、0.15 m处的温度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隧道内双火源火灾,燃烧速率受火源间距影响较大,当间距从2D(D为油盘边长)增加到8D时,燃烧速率从20.43 g·m-2·s-1下降至15.61 g·m-2·s-1,并逐渐接近单火源燃烧速率;燃烧过程中火焰相互倾斜,倾角会随着间距增加逐渐减小,由18.3°减小至13.7°。由于两火源之间相互限制,火源之间区域内的热量不断积聚,双火源间近顶板温度明显偏高;双火源外侧远端近顶板处纵向温度呈指数衰减规律,与单火源远端顶板温度分布规律保持一致,但温度衰减因子会随着双火源间距的增加逐渐变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双火源之间温度分布呈现出凹形分布规律,随着距火源距离的增加,温度迅速下降,后逐渐保持稳定,但稳定区间内的温度仍然较高,会对人员造成伤害。双火源间距对火源之间的温度分布影响较大,随着间距增加,双火源之间的稳定温度逐渐下降,对人员疏散影响逐渐变小。双火源之间温度分布规律研究结果可为火灾初期被困人员的施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