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3篇
  免费   52篇
公路运输   398篇
综合类   317篇
水路运输   340篇
铁路运输   1162篇
综合运输   9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In urban areas where transit demand is widely spread, passengers may be served by an intermodal transit system, consisting of a rail transit line (or a bus rapid transit route) and a number of feeder routes connecting at different transfer stations. In such a system, passengers may need one or more transfers to complete their journey. Therefore, scheduling vehicles operating in the system with special attention to reduce transfer time can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service quality improvements. Schedule synchronization may significantly reduce transfer delays at transfer stations where various routes interconnect. Since vehicle arrivals are stochastic, slack time allowances in vehicle schedules may be desirable to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missed connections. An objective total cost function, including supplier and user costs, is formulated for optimizing the coordination of a general intermodal transit network. A four-stage procedure is developed for determining the optimal coordination status among routes at every transfer station. Considering stochastic feeder vehicle arrivals at transfer stations, the slack times of coordinated routes are optimized, by balancing the savings from transfer delays and additional cost from slack delays and operating costs. The model thus developed is used to optimize the coordination of an intermodal transit network, while the impact of a range of factors on coordination (e.g., dem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vehicle arrival times, etc) is examined.  相似文献   
142.
Abstract

This article documents the authors' experience with the modeling,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a university transportation system, using the TRansportation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System (TRANSIMS). The processes of data preparation and network coding are described, followed by the algorithm developed to estimate the dynamic 24-hour demand, which includes a procedure for estimating the ‘desirability’ of the different parking lots from readily available data. The dynamic demand estimation algorithm is validated by comparing estimated and observed parking lot occupancies, where it is shown that the algorithm is capable of replicating observed results. Finally, an example is included to demonstrate how the developed model can be used in campus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Besides serving as a first case study for using TRANSIMS to model a university campus, the study's contributions include the development of a procedure for parking lot desirability ranking and a practical procedure for estimating dynamic demand on university campuses.  相似文献   
143.
虚拟试验场是依据某汽车试验场建立的,可用于在仿真环境下对车辆进行路试试验。虚拟试验场的路面建模需要保证具有实际路面特性,文章针对虚拟试验场建立中强化路面的建立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种方法,可以准确的建立虚拟试验场的强化路面。利用双轨路面计测量强化路面的不平度,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应用试验场规则路面的详细尺寸信息建立模拟路面。对于规则强化路面,应用实际尺寸和技术规范等信息建立,对于不规则强化路面,利用实际测量的路面不平度,通过功率谱估计、路面等级分析、路面不平度数字化等建立模拟路面。通过相关性分析,保证所建立的模拟路面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相似文献   
144.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量的变化具有复杂的非线性特点,通过对某些车站一天的客流量时间序列的分析,发现其客流量的变化具有自相似性,并且满足某种拟周期性。本文采用迭代函数系统模型描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量的变化特征,用计算机自动求解该迭代函数系统的相关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分形插值的方法模拟产生动态的客流。通过与实际客流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该方法模拟产生的客流不仅与实际客流较好地吻合,而且能更好地描述客流的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5.
依据国家和行业相关设计规范、标准对铁路工程建设用地的要求,总结分析近年来铁路建设项目在勘察设计、施工及运营期间有关铁路用地系统设计问题,对铁路用地分类、用地设计原则、数量计算原则、不同阶段计算精度与方法、用地指标分析、用地系统设计典型工点类型划分及设计注意事项等6个方面进行全面归纳总结,提出提高铁路用地系统设计质量的改进措施及建议,为后续建设项目提供借鉴,避免在用地设计系统方面出现类似问题。  相似文献   
146.
地理信息系统中数据库间数据交换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地理信息系统中数据交换信息量巨大,提出利用数据交换通信平台(DECP)作为中间层,来实现异构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换。DECP由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安全代理、数据传送代理、客户代理、消息层、事务管理器七个部分组成。DECP所采用的关键技术是基于代理的安全技术、系统调度、异构数据库的访问和事务的调度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7.
介绍了DMIS(运输调度指挥管理信息)系统在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48.
黄竹筠 《世界海运》2004,27(4):47-48
国际海事卫星组织于2002年4月推出了新的国际海上卫星船站系统。该系统为船—岸通信提供了新的综合业务数字网和MPDS服务,该服务的按传输量计费使船舶能够始终在线连接到互联网,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潜能。虽然船站系统在推出初期似乎并未如预期的那样迅速赢得市场,经过两年多在一些船上的实际应用,人们对船站系统的模糊认识正逐渐变得清晰。本文介绍了船站系统及其提供的MPDS服务,探讨了船站系统将带来的许多新应用。  相似文献   
149.
于立 《汽车文摘》2020,(3):37-40
整车企业系统之间,因为底层代码不开放,数据结构逻辑未知等困难,无法实现精准对接。致力于通过大数据分析,数据结构排列组合等方法,验证出未开放系统的底层数据逻辑,实现数据关键字段管理。得出工程数据系统关键字段,不仅包含业务信息,还存在内核字段的结论。在无法获知底层封装代码的情况下,找到一条系统间从数据本身研究数据底层逻辑结构的有效论证和系统开发方法,建立精准变更对接管理规则,实现数据快速准确传递。  相似文献   
150.
文章通过实验数据对热失控发生的过程进行分析,提取出关键的信号特征。设计出一套全面完整的热失控预警系统,并总结出多个报警条件,避免出现故障的误报及漏报的情况。最后介绍了热失控预警后整车及大数据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