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4篇 |
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30篇 |
综合类 | 49篇 |
水路运输 | 22篇 |
铁路运输 | 387篇 |
综合运输 | 6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32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39篇 |
2016年 | 44篇 |
2015年 | 48篇 |
2014年 | 41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37篇 |
2011年 | 43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陈彦恒;谢小山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7,61(8):37-41
基于车轨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地铁车辆与地铁常用整体道床轨道的耦合动力学模型。对比地铁车辆在加装动力吸振器和未加装钢轨动力吸振器的轨道运行时的车体加速度、轮轨相互作用力、钢轨加速度以及轨道板(道床板)振动加速度等指标,综合分析其对车辆和轨道的影响,对钢轨动力吸振器的应用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对比从时域和频域分别进行,结果表明,地铁整体道床轨道在加装钢轨动力吸振器以后,车体垂向加速度受到的影响很微小;轮轨动作用力有减小趋势;钢轨加速度和道床板表面加速度在钢轨pinned-pinned共振频率附近有明显的降低。安装钢轨动力吸振器有利于轨道减振降噪,对轮轨动作用力的降低也有益处。 相似文献
32.
全顺喜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7,61(6):38-43
为揭示我国新研究设计的60N钢轨的轮轨接触几何关系,运用常用的迹线法,以LM型和LMA型车轮踏面为例,对60 kg/m钢轨(简称60钢轨)和60N钢轨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及其对轨底坡和轮对摇头的适应性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相比60钢轨,60N钢轨与LM型和LMA型踏面匹配时,轮轨接触点在钢轨上位于钢轨中心位置附近,同时不会在钢轨轨距角附近出现轮轨接触,且在发生轮缘接触前,60N钢轨相比60钢轨对应的等效锥度随着轮对横移量变化很小,说明60N钢轨有效的改善了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同60钢轨,60N钢轨对于LM型车轮踏面,当轨底坡为1/20时匹配更佳,对于LMA型车轮踏面,当轨底坡为1/40时匹配更佳,而摇头角对60钢轨和60N钢轨的影响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3.
转辙机表示缺口视频监测系统通过对转辙机动、静态状态和参数进行监测,记录转辙机工作过程各种信息和数据,以图表、曲线、图像、视频等形式进行显示统计分析,便于信号维护人员实时掌握转辙机及道岔运用质量。 相似文献
34.
饱和黄土区地铁隧道穿越桥梁桩基托换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朱金涌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6,60(4):78-82
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地下工程往往需要穿越上部建筑物,为了保证建筑物安全正常使用,托换技术已成为解决城市建设施工的一种有效方法。在饱和黄土地区,由于黄土特殊的工程性质,桩基托换工程实例相对较少。以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地铁隧道下穿既有市政桥梁为工程背景,详细介绍桩基托换设计方案,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分析。研究隧道开挖和切桩过程中地表沉降、桩基沉降和托换桩基受力机制,验证托换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最大沉降为10.5 mm,桩基最大沉降量为9.7 mm,相邻桩基沉降差最大值为2.2 mm,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托换后桩底轴力为1 143.9 k N,小于单桩设计承载力4 739 k N,在初始阶段、新增承台及桩基、切除左右隧道内桩基及最后阶段衬砌左右隧道,托换桩基承载力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35.
熊海涛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6,60(7):112-115
以重庆轨道交通5号线冉家坝站—大龙山站区间及大龙山站—大石坝站区间为背景,针对2条重叠小净距隧道的特点,重点阐述注浆加固、下层隧道同步支撑台车、上层隧道复合式TBM重叠段掘进控制等施工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对城市轨道交通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基于地铁轨检波形不平顺控制的轨道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丁静波;马佳骏;刘亚航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6,60(5):11-15
轨道不平顺性是引起列车产生振动和轮轨作用力增大的主要根源,对列车运营安全性、平稳、舒适度、使用寿命及环境噪声等都有重要影响。基于地铁轨检车波形数据,从高低、轨向、水平、轨距四类不平顺方面考虑,采用归类方法分析不同的轨道类型不平顺性特点,探讨提高轨道平顺性、舒适性措施及思路,介绍轨道精密定位的基础控制网技术提高轨道初始平顺性,轨道润滑技术,分析减振地段平顺性、全线轨枕间距控制,以及介绍消除轨道不平顺影响降低车内噪声提高乘客舒适度的轨道吸声板技术。 相似文献
37.
孔令凯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6,60(12):13-16
针对郑徐客运专线开兰特大桥(76+160+76)m连续梁的无缝线路设计,采用有限元法,对扣件类型和是否设置伸缩调节器进行方案比选。检算结果表明,本桥采用WJ-8B型常阻力扣件钢轨应力不满足强度要求,采用小阻力扣件非常接近钢轨的容许应力值。研究结论:该桥需要在梁端设置钢轨伸缩调节器。 相似文献
38.
胡荣华;李晓龙;王晓燕 《铁道通信信号》2016,52(3):72-72
点-连式ATP系统是一个固定闭塞系统,即可用作CBTC系统的后备系统,也可作为常用系统长期应用于载客运营。以埃塞俄比亚轻轨信号系统为例,对点-连式ATP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39.
地铁车辆逐年递增,运营中的地铁列车性能、安全等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在地铁车辆上安装事件记录仪非常必要,介绍列车事件记录仪在南京地铁1号线、2号线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40.
铁路500m长钢轨生产工艺流程及规模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袁青平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5,59(11):48-51
针对目前铁路焊轨基地的实际,对长钢轨焊接工艺进行说明,通过工艺流程示意图,详细介绍铁路500 m长钢轨生产的工艺流程。原料为100、25 m钢轨时,分别计算日生产长钢轨能力,从而确定年生产规模。根据生产能力和实际调研,确定原料轨存轨台、长钢轨时效台、长钢轨成品台、工位规模及辊道线间距,为将来新建或改建长钢轨焊接基地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