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3篇
  免费   127篇
公路运输   392篇
综合类   983篇
水路运输   411篇
铁路运输   641篇
综合运输   57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279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管涵周围土压力的分布规律对管涵结构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然而采用传统M-S理论计算管涵顶部垂直土压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一问题,以沟埋式管涵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土体在沟槽摩擦作用下形成的小主应力拱展开了研究,并据此对矩形沟槽管涵的侧压力系数和顶部垂直土压力计算公式加以推导。然后以具体工程为例,对公式的合理性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对管涵的设计提出了一些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2.
农村汽车客运站是农村道路运输的重要公益性基础设施,是整个道路运输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汽车客运站的建设对改善农民群众出行条件、提升乡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针对当前农村汽车客运站建设及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思路。  相似文献   
113.
智慧公交示范属于智能网联示范中的特色应用场景,也是智能网联开放道路示范的先行力量。本文梳理了我国现有典型智慧公交示范情况,分析其共性特点及存在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旨在从智慧公交视角窥见整体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进程,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示范应用走向商业化推广。  相似文献   
114.
基于轨道交通物联网监测数据,从点、线、面三个层级,构建不同时间粒度车站、线路、网络的客流密集度指数计算模型和算法。车站客流密集度指数模型综合考虑影响车站密集度指数的关键区域(出入口、站台、楼扶梯、换乘通道)的拥挤程度和拥挤范围因素;线路的客流密集度指数模型综合考虑车站和区间的影响;网络的客流密集度指数模型由各线路的客流密集度指数加权得到。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地铁客流出行规律一致,可较好地反映地铁拥挤程度,为地铁客流运营拥挤状态评价和辅助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5.
目前运营时速160 km以下(双箱运输)有砟轨道隧道内轮廓难以满足大型养护机械(特别是大型清筛机)作业空间需求,通过对新建时速160 km以下电气化铁路(双箱运输)有砟轨道隧道的建筑限界、接触网悬挂方式及布置、大型养护机械空间需求、轨道结构形式、侧沟及电缆槽设置等内轮廓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单双线铁路有砟轨道隧道内轮廓控制性尺寸、拟定内轮廓方案,通过对各型内轮廓方案的结构安全性、经济性及施工便利性比较,给出推荐方案,为通用图编制和纳入规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6.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aintenance costs in tramway transport comes from wear of wheel profiles. In the highly competitive railway market, the prediction of wear is then a major concern of the constructors. In this article, we present and compare four models well adapted to tramway conditions, involving contacts on the rolling tread and on the flange with very different sliding and pressure conditions. Moreover, all models can be implemented from the natural outputs of the railway simulation packages classically used in industry for the dynamics design of the vehicles. The first one, proposed by Jendel, is based on the well-known Archard's wear model. Enblom continues Jendel's approach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contribution of wheel deformation on the sliding velocity. The last two models, developed by Zobory, and Pearce and Sherratt, determine the wear from the energy dissipation in the contact area. The models are first compared on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for that purpose, are rewritten in a common form. Two cases are distinguished: mild wear as arising on the rolling tread and severe wear as arising on the flange. The models are also compared in the practical case of an urban transport vehicle running on circular tracks with different curve radii. Although the models show equivalent trends according to the theoretical study, important discrepancies appear between estimated wear depths. All models are actually dependent on experimental coefficients and it is likely that they were estimated in different conditions. On the other hand, a reasonable agreement can be found in some particular conditions. As an example, Zobory's, Enblom's and Jendel's models are very close to each other in severe wear conditions. This work shows that a general and reliable model could probably be developed from all positive aspects of the existing ones.  相似文献   
117.
轨道交通综合枢纽规划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上海、昆明、深圳等城市的轨道交通综合枢纽工程,对总平面布置、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及客流组织等内容进行了探讨,特别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铁路站房的衔接进行了讨论,并对福田轨道交通枢纽设计案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8.
港口与城市环境及资源的协调发展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港口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在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方面港城间的矛盾日益明显,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发展已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为此,以大连市为例,从建立港城协调发展度模型入手,对港口与环境及资源之间协调的程度进行评判,从而为指导港口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9.
为旅客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是铁路客运服务的最终目标。客运自动化系统具有及时、安全、资源共享和管控一体等优势,已成为车站客运信息系统的建设方向。分析了我国铁路客运信息系统的现状,阐述了铁路车站客运自动化建设的意义、目标和系统组成等。  相似文献   
120.
汪满明 《中国海事》2010,(10):34-36
面对天灾人祸,我们有多少无奈、痛心疾首。面对海、陆、空交通运输高风险的行业特点,在每一次灾难性事件发生过后,我们有多少专家深入现场对黑匣子、事件始末进行过反复论证。本文尝试对"石亭江预案"要素加以分析,以期抛砖引玉,巩固提高我们航运业预案的水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