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8篇
  免费   176篇
公路运输   974篇
综合类   722篇
水路运输   664篇
铁路运输   468篇
综合运输   6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266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227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针对海相软土含水量大、粘粒含量高的特点,采用水泥土湿喷桩复合地基处理方式。通过对湿喷桩处理段的大量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的一些结论对于高速公路的软基处理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2.
钢管混凝土统一理论是基于试验和有限元计算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很好的反映构件的工作性能。应用这种理论对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动力性能进行分析得到动力特性与实测结果相符.为钢管混凝土拱桥动力特性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对宣杭铁路复线工程某标段路堤坍塌情况的分析可知,采用干喷法加固路基时应结合土层的实际情况.且设计方与施工方要通力合作,对施工方案作相应调整,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4.
有关挡土墙基础基底应力重分布计算的问题在一些书中已有相关论述,但都仅对计算公式作出解释。对挡土墙基底应力重分布的发生背景、重分布后应力的大小和分布范围、应力重分布的工程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5.
为了验证利用有限元法分析预应力混凝土梁极限承载能力的准确性,对T形预应力混凝土模型梁进行了极限承载力加载破坏试验,采用ANSYS有限元程序,建立了T梁的分离式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模型梁从加载到破坏全过程的受力和变形。发现利用实验与有限元法得到T梁的荷载-挠度曲线与荷载-应变曲线的变化趋势一致,并呈现良好的非线性,但是通过荷载试验得到T梁的超载能力为9.07 kN.m,按照有限元分析得到的超载能力为12.48 kN.m,偏差较大,原因是分析模型偏于理想化。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有限元法在总体上能够有效地模拟钢筋混凝土梁受力全过程中各个量的非线性变化,对超载能力的求解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6.
针对不锈钢圆管湍流摩擦因数计算存在的问题,在雷诺数为(1~15)×104的范围内,测定了不锈钢圆管的阻力性能,并对其湍流摩擦因数进行计算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计算该种不锈钢圆管湍流摩擦因数的经验公式,并与常用的计算光滑圆管湍流摩擦因数的经验公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提出的经验式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平均误差0.606...  相似文献   
107.
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arc对大型推力轴承的壳体进行了接触有限元分析,给出了壳体在最大负载下的变形数据,并与实测值进行了比较.根据计算分析结果,进一步对推力轴承壳体提出了改进方案.文中还就接触界面的网格协调性对接触分析结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8.
以无填隙片结构的1齿差内啮合齿轮泵为例介绍共轭齿廓的求法及拟合;强调了曲线的内、外包络是其内、外法向等距线而不是平行等距线的概念.给出了"圆齿-共轭曲线"齿廓的解析解及工程实用的高精度圆弧拟合实例.  相似文献   
109.
拉日铁路年楚河特大桥主桥采用(60+148+60)m V形刚构加钢管混凝土拱组合结构,桥型结构新颖,详细介绍该桥型的设计特点,对主桥进行静力及动力分析,对承载能力、抗震、车桥动力响应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计算。该桥将V形连续刚构和钢管混凝土拱桥2种体系有机结合在一起,使V构与拱在受力方面的优点得以充分发挥,既能保证安全舒适的行车,又满足了景观造型要求。  相似文献   
110.
在机械隔振系统中,采用传统的蓝油法和塞尺法都无法较完整地反映金属隔振器与垫板间的接触状况。考虑到金属间的贴合程度主要由组件所受的压力及两接触面物理特性所决定,研究提出了一种用于检测垫板和金属隔振器贴合率的工程实用测量方法,并通过多样本试验,证实了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操作简便,检测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