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6篇
  免费   49篇
公路运输   340篇
综合类   204篇
水路运输   235篇
铁路运输   258篇
综合运输   6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This primary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examine the causes for the change in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transport sector in India. The pattern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heir causes for change are benchmarked against select countries. A mathematical model that decomposes changes in energy consumption to various factors has been used. The changes in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re attributed to growth in transport volume, structural change or modal shift, and energy intensity. The analysis is conducted for passenger and freight transport separately.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growth in transport volume has been the main cause for increase in energy consumption for both passenger and freight transport in India despite the decline in energy intensity of various transport modes. Though not surprising for a growing economy like India, this poses a challenge for the future. Currently, India is a low carbon economy.  相似文献   
52.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framework to investigate service quality asymmetrically. An asymmetric response model within structural equation framework is develop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vice quality and the passenger’s behavioral intention in the cross-strait direct flight (Taiwan–Shanghai).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service quality in the loss region has more impact on behavioral intention than service quality in the gain region. Henc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service quality of important attributes in the loss region and strategies should ensure service quality of those important attributes that meet passenger’s expectations.  相似文献   
53.
铁路桥梁横向刚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铁路桥梁横向刚度的内蕴,提出了适用于列车过桥的舒适度表达式,建议以水平挠跨比作为横向刚度的评价尺度。在此基础上,考虑加速度的概率分布,得出了确定允许挠跨比的理论方法,并通过算例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54.
基于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的配气机构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在配气机构多刚体模型中引入柔性体,描述了配气机构的动力学性能;建立了柔性体气门弹簧,分析了气门弹簧动刚度的非线性行为,并且依据模态技术计算得到其动态应力;该方法为优化设计配气机构等机械产品及对其进行疲劳性能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5.
考虑老化的沥青结合料低温感温性指标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为了验证不同老化程度沥青结合料的针入度指数IP、当量脆点T1.2与SHRP低温弯曲梁流变指标间的关系,选取3种常用重交基质沥青进行薄膜烘箱试验和不同时长的压力老化容器老化,测定不同老化程度沥青在不同较高温度的针入度,得到针入度温度指数AlgP、K、IP和T1.2;测定不同较低温度60 s时的弯曲梁流变指标S、m,得到低温蠕变温度指数AlgS和Am。通过试验得出:随着老化程度的增加,沥青的感温性降低,温度稳定性增加,T1.2呈升高趋势;对不同老化程度的沥青而言,其较高温度下的针入度温度指标AlgP、K与较低温度下的低温蠕变温度指标AlgS、KlgS、Am、Km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中国“八五”攻关专题中建议的沥青低温性能评价指标IP和T1.2与SHRP建议的低温性能评价指标S和m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6.
大型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子系统设计方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针对大型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具有传感器类型多、信噪比小等特点,系统研究大型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子系统的设计方法。首先分析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所采用的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特征、输出信息量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数据采集子系统的设计内容和原则,以及硬件、软件和基于网络的设计方法;最后,采用该设计方法为滨州黄河公路大桥健康监测系统设计了数据采集子系统。系统的运行表明,文章建立的设计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7.
研究了用空间杆系有限元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空间弹塑性极限承载力分析中求截面弹塑性刚度的Cranston方法。通过理论分析,指出了已有方法在Cranston迭代收敛后求截面刚度的缺陷或不明确之处,提出了用有效截面的换算截面重心及数值积分求截面刚度时,均应采用微元切线模量的观点。在自编程序中采用不同模量对同一试验进行了全过程分析,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可以用于大跨度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分析。  相似文献   
58.
用MATLAB计算发动机悬置系统的固有频率和主振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计算发动机橡胶悬置系统固有频率和主振型的过程,利用MATLAB编程并验证程序的正确性。通过程序的运行,能快速获得悬置振动系统的固有特性,为设计人员判断悬置系统是否会发生共振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进一步分析系统的响应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59.
大侧偏角下侧偏松弛长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稳态指数统一模型和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基础上,研究了大侧偏角下动态过程中侧偏松弛长度的特性。侧偏松弛长度是由轮胎的侧向弹性决定的。在大侧偏角下,侧偏松弛长度不再是一个常数,而是随着侧向有效滑移率的改变而改变,而且它们之间呈现非线性特性。深入了解侧偏松弛长度的特性对研究轮胎动态特性和建立轮胎动态模型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0.
应用有限元法研究车架结构的耐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雨  李一兵 《汽车工程》1997,19(6):336-341
本文应用有限地对车辆正面碰撞过程中车架结构的大变形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文中介绍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方程,运用微机版DYNA3D软件,在合理简化的基础上,建立了车呆结构的有限元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预测了车辆正碰过程中车架的变形位置和变形形式。针对存在的问题,对车架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实车碰撞试验表明:改进后,车架结构的耐撞性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