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6篇
  免费   96篇
公路运输   767篇
综合类   579篇
水路运输   489篇
铁路运输   1386篇
综合运输   13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378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267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本文介绍了混合能源控制器的功能和特点,以及多种能源混合供电的工作流程,并对混合能源的典型应用场景进行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12.
车辆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各结构层受力复杂,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未能考虑车辆振动特性和橡胶轮胎非线性。为研究整车多轮动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动力响应,基于车辆动力学、橡胶材料超弹性及沥青路面黏弹性理论,构建整车-橡胶轮胎-沥青路面三维有限元模型,与实际车-路现场测量比较验证本模型的可靠性,对比分析无路面不平度与B级路面不平度激励下,路面各结构层动力响应。结果表明:通过与实际车-路测量结果比较,沥青层底部纵向最大剪应变与实测值误差为5.889%,表明该车-路动力学模型可靠、合理;B级路面不平度激励下,后轴左单轮接地法向力为0~86.526 kN,车体法向振动加速度为-0.451~0.372 m·s-2,后轴左悬架弹力为60.376~68.42 kN;与无路面不平度相比,后轴左单轮最大接地法向力、车体最大法向加速度、后轴左悬架最大弹力分别增加113%、402.7%、7.4%;与无路面不平度相比,沥青路面上、中、下面层纵向最大压应力分别增加18.91%、12.4%、21.1%,纵向最大拉应力分别增加3.94%、6.25%、33.3%;横向最大压应力分别增加10.43%、8.47%、9.19%,横向最大拉应力分别增加12.19%、13.08%、33.33%,且压应力数值远大于拉应力;竖向最大压应力分别增加19.1%、19.35%、20.07%,竖向最大拉应力分别增加26.93%、7.38%、6.2%,且前轮压应力大于中、后轮压应力。以上数据说明路面不平度对结构层响应影响较大,车辆振动特性及橡胶轮胎与路面非线性接触不容忽略。  相似文献   
113.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are performed for a dual levelling valve pneumatic suspension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suspension failure on tractor–semi-trailer dynamics, using a detailed model of suspension pneumatics coupled with a truck dynamic model. A key element of failure analysis in suspensions with one or two levelling valves is determining the effect on the vehicle body roll when one or more failures occur. The failure modes considered are mainly the suspension pneumatic components, including clogged levelling valve, bent control rod, disabled lever arm, and punctured or leaking connectors and pipes. The pneumatic suspension is modelled in AMESim, with critical parameters established through component testing. Upon validating the AMESim component model experimentally, the pneumatic suspension model is integrated into TruckSim for studying the consequences of suspension failure on truck dynamic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econd levelling valve in a dual-valve arrangement brings a certain amount of failure redundancy to the system, in the sense that when one side fails, the other side can compensate for the failure. Equipping the trailer with dual levelling valves brings an additional stabilising effect to the vehicle in the event of tractor suspension failure.  相似文献   
114.
随着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的舒适性、安全性、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导致车载功能电器不断增多,为提高车载各功能电器的可靠性,连接各功能电器的汽车线束多采用集成式设计,将发动机线束、机舱线束、仪表线束、车身线束及其它功能线束集合设计成一条线束;直接导致集成式线束的导线数量、单根导线长度大幅增加,线束的可制造性大幅降低,装配过程控制也愈加困难。为解决集成式线束生产制造及过程控制的难点和问题,我公司在现有HMES系统的基础上,设计和开发了适合集成式大型汽车线束流水线装配管理模块。本文将以HMES装配模块的开发设计和应用方案,与各位共同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15.
基于UML的电子病案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子病案管理系统是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电子病案的描述结构,对电子病案系统的功能进行划分,采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对系统进行建模,采用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对系统进行了开发。这是对电子病案的探索与实践,也是对电子病案系统将来真正意义上的临床应用做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6.
驾驶过程中使用手机的行为存在安全隐患,是当今导致交通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文章借助于信息技术开发出采集使用手机行为数据的App,从真实数据出发,客观地分析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使用手机这一不良驾驶行为的覆盖程度及危险程度,并提出将手机使用行为作为驾驶风险评价因子。  相似文献   
117.
简要介绍了国外现有的变轨距转向架的运用与发展现状,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一种采用独立旋转车轮的新型变轨距转向架方案,并对其总体结构及变轨距机理进行了分析,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对变轨距转向架的动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变轨距转向架方案是可行性的,其具有较好的直线运行稳定性和平稳性,但其直线对中性能和曲线通过性能有待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18.
为确保桥梁水域桥墩安全与船舶通航安全,通过对长江水域船舶通航环境与水域安全现状以及船撞桥事故统计分析,提出开展桥墩主动防船撞系统研究的必要性。利用船舶操纵理论与船间水动力干扰相关理论,建立了船间临界失控水动力干扰模型,并据此建立了桥墩主动防船撞系统,将桥墩由被动结构防船撞转变为非结构主动防船撞,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桥墩主动防船撞系统原型。创新之处在于,首次利用船舶操纵理论与船间水动力干扰相关理论,建立了船间临界失控水动力干扰模型,首次将桥墩的被动防撞转变为桥墩主动防撞,并开发出桥墩主动防船撞系统原型。  相似文献   
119.
对载人潜器人因工程的研究现状、研究范畴、技术手段和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和总结,旨在为指导载人潜器设计总体集成优化、提高潜器综合效能、节省全寿命周期费用及缩减潜器人员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0.
谭大力 《船舶工程》2018,40(12):26-31
提出了三种以动力学相似为基础的转子动力学建模关键技术,并以某型燃气轮机建模为例,对该关键技术进行了验证。利用三种方法,对该燃气轮机的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并与整机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动力学分析的准确程度主要由模型决定,本文所提出的三种建模关键技术能够反映结构的真实特性,可用于具有类似结构的双转子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