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46篇
综合类   100篇
水路运输   87篇
铁路运输   60篇
综合运输   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文章介绍了沪通铁路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南通物流经济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沪通铁路的建成通车对南通物流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许多保险业发达的国家都采用不可抗辩条款,其目的在于维护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国新修订的《保险法》也加入了不可抗辩条款的内容,该项内容有利于维护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利益,保障保险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但其在内容的制定上仍然存在不足,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73.
运用回归模型对我国居民养老保险购买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人均购买养老保险与人均收入呈正比.人均购买养老保险与抚养比系数呈负比.  相似文献   
74.
目前,我国的公路货运枢纽正在向物流中心转化,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要求建立公路货运枢纽型物流中心。在这种情况下,文章研究了公路货运枢纽型物流中心的建设运营模式,并对其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以期推进物流中心的快速发展,使之更加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75.
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及其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讨论了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的保险监督管理论基础和我国强化保险监管的必要性,通过比较几个典型国家监管体制的各自特点,提出了我国保险监管走向科学有效的政策建议,以保障我国保险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76.
我国电子商务物流解决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出发,阐述了物流对于实现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在借鉴发达国家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对解决我国电子商务物流提出可行方案即电子商务企业可以采用综合物流代理方式解决物流问题。  相似文献   
77.
78.
夏润禾 《隧道建设》2013,33(9):751-756
工程保险是一种先进的风险转移方法,大型铁路项目建设具有投资大、技术复杂、建设工期长、涉及范围广等特点,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大了施工技术的难度和建设的风险性,给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带来了挑战。文章以我国首条在建最长的山区高速铁路贵阳至广州铁路为工程背景,介绍了工程保险能规避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从而达到减小损失、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通过介绍大型铁路项目的案例,对工程风险管理进行了阐述和总结,并就这种方式下的风险管理提出了保险索赔管理的6个方面建议和对策,旨在更好地利用工程保险做好大型铁路项目工程风险管理,切实提高利用保险转移风险的效率,降低施工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79.
讨论了索赔过程和保费收取次数均为二项分布的双险种风险模型,得到了其破产概率的一般公式和lundberg不等式.  相似文献   
80.
The ocean and Great Lakes coasts of the United States are experiencing widespread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damage from coastal flooding and erosion. During this century, public response to such coastal hazards has evolved haphazardly in response to particular disasters. Over time, however, the range of response has broadened as research has helped to refine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physical coastal processes, and specific disasters have been studied before longer term forms of institutional response have been formulated. Earlier reliance on engineered shoreline protection has been supplemented by beach nourishment, flood insurance, building and land use regulations, coastal zone planning, and other approaches. This article interprets the evolution of such public policy innovations in terms of a model that depicts the interaction of spatially differentiated systems of physical, legal, and cultural phenomena in the coastal contex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