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10篇
公路运输   52篇
综合类   17篇
水路运输   105篇
铁路运输   27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介绍了杭州湾跨海大桥从工可到施工图设计各阶段设计咨询开展的主要工作内容、形成的主要咨询意见和建议,以及咨询意见和建议被设计采纳后在完善设计方面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72.
黄增财  杨江虎  吴健 《公路》2006,(9):42-44
以杭州湾跨海大桥Ⅳ合同工程为背景,从承台的钢套箱设计、钢套箱封底、承台钢筋混凝土,以及混凝土养护和温控等方面的施工,介绍海上承台施工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3.
承台施工时,钢套箱浇筑封底混凝土,与钢管桩粘结在一起,二者之间的握裹效果决定了承台施工的成败。采用AN SY S中的子模型技术建立了握裹力模型,验算了各种工况下的握裹力,结果表明:封底混凝土1.0 m厚时,可以满足承台一次性浇筑要求;仅有粘结应力作用时,可以保证二者间的有效结合;在桩周增设环形钢筋网片和剪力键后,握裹效果会要好。  相似文献   
74.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其中航运清洁发展是重要的内容之一。面对粤港澳大湾区水路运输高速发展的态势,尤其是石油及其制品的运量快速增长,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对水域环境造成的污染风险越来越大,大湾区内各市均不同程度面临着严峻的船舶污染防治形势。为保障国家、行业以及《规划纲要》关于船舶污染防治措施和要求的落实,本研究对大湾区船舶污染风险进行了分析,梳理了大湾区船舶污染防治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5.
跨海长桥风致行车安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风作用下车辆模型行驶极限状态分析获得了相应的安全行驶临界风速,应用概率统计方法建立了桥位风速统计和极值风速概率分布模型,桥面风环境测速风洞试验给出了自然风与桥面行车风环境的关系,进而评估了自然风作用下车辆不同车速条件下的桥面行驶安全性。采用上述评估方法针对杭州湾跨海大桥的研究,表明了风障措施提高桥面行车安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6.
张学东 《铁道勘察》2021,47(6):49-54
深圳至深汕合作区铁路大部分位于深圳市主城区,控制因素较多且西丽站已有多条高铁引入,通道选择较为困难。为此,对深圳枢纽西丽站接轨方案、龙山公墓段方案、坪山至深汕合作区线路走向方案等进行多方面比选。经研究,深圳枢纽西丽站接轨推荐车站东咽喉北侧引入方案,优点为可减少通道用地、征拆少、投资省;龙山公墓段推荐采用隧道方案,优点为能减少片区成建制房屋的拆迁,避免对储备地块及龙山公墓造成切割,工程实施对既有厦深铁路影响较小;坪山至深汕合作区段推荐沿厦深铁路方案,优点为线路短1.2 km,投资省5.8亿元,沿线吸引客流能力较强,与城市规划和沿线地方政府意见相符。研究表明,新建线路区间选线和接入枢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体系,应结合项目功能定位、沿线城市控制点分布情况及地区铁路枢纽总图规划等进行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77.
新建南通—苏州—嘉兴—宁波高速铁路工程,简称通苏嘉甬铁路,选择浙江嘉兴至宁波慈溪的嘉甬通道以桥梁形式跨越杭州湾。从节约稀缺的跨湾通道资源和提高桥梁结构刚度等方面来看,公铁合建是可能选项。结合国内外跨海工程建设经验和杭州湾两岸的区域经济社会、综合交通路网的发展现状及规划布局,从既有跨湾公路通道的运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新建跨湾公路通道的规划符合性、两岸路网衔接接线条件、交通量需求、功能定位、社会效益、建设时机、公路与铁路合建的线路走向和桥梁建设方案及其财务评价等方面,详细阐述公铁合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终选择单建铁路桥梁方案。研究结论为通苏嘉甬铁路项目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8.
海南环新英湾地区是海南省儋洋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核心承载区,依托于国家港口型物流枢纽——洋浦港,并毗邻城镇,具有典型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特点。基于区域特点,全面分析了环新英湾地区交通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形势,分类、分层科学测算交通需求。以衔接、融合、协同、支撑为原则,以对外交通系统、内部道路系统和货运体系为主要内容,综合考虑城市、人口及产业需要,统筹制定了与区域协调发展相适应的综合交通发展规划,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相似文献   
79.
针对苏北辐射沙洲海域利用潮汐通道通航的小庙洪航道船舶流量快速增长、航道通过能力不足的问题,开展了复式航道方案设计研究。结合航道水深条件及周边涉水构筑物分析,确定复式航道断面形式采用“中间主航道、两侧小船航道”。根据船舶流量预测结果及海事等部门需求,对多个复式航道建设规模、平面布置及航标配布方案进行综合比选与推荐,研究成果可为辐射沙洲海域及其他类似复式航道的建设提供科学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0.
从港口、航道、锚地、施工难度、地方规划及环境敏感点等方面,对通苏嘉甬铁路跨越杭州湾的桥隧方案分别进行比选。桥梁方案:对并嘉绍大桥、黄湾、海盐西、海盐东、并杭州湾跨海大桥、澉浦6个桥位进行比选,认为并杭州湾跨海大桥方案为最优方案。隧道方案:研究了并嘉绍大桥、黄湾、海盐西、并杭州湾跨海大桥4个方案,认为并嘉绍大桥为最优方案。经综合比较,推荐采用并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桥梁方案,桥梁形式为钢箱结合梁斜拉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