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15篇
综合类   7篇
水路运输   33篇
铁路运输   3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开荣 《隧道建设》2015,35(2):95-107
分析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现状,包括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地铁隧道、水工隧洞、市政隧道和地下能源洞库等。总结近年来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在各个方面的技术发展与创新,包括:勘测与地质预报、设计方面、施工方面、防灾救灾与通风照明、风险控制与运营管理、防水排水新材料与新工艺应用等方面。重点对施工技术方面的技术发展与创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包括:浅埋暗挖技术,盾构、TBM装备与施工技术,单护盾TBM,敞开式TBM,矩形顶管技术,盾构始发、到达零覆土技术,岩溶隧道处理技术,高地应力隧道变形控制及岩爆处理技术,钻爆法机械化作业线,瓦斯隧道问题,沉管隧道技术等。最后,对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进行展望,认为:特长隧道将成为我国隧道建设的"新常态",地铁工程将持续发展,城市铁路将逐步地下化,城市地下公路会悄然兴起,城市排蓄水工程深层隧道方案值得推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地下管廊工程将由原来的"单点建设、单一功能、单独运转"转化为"统一规划、多功能集成、规模化建设"的新模式,地下能源洞库将成为必然,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值得期待,三大海峡通道的建设势在必行,互联互通的国际通道建设其隧道工程将会很多,也会遇到诸多挑战。总之,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事业将会有更大的进步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在两岸关系不断稳定发展的情况下,台湾海峡客货滚装运输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潜力。针对多准则、多目标的台湾海峡客货滚装船型经济论证问题,以模糊物元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基于模糊物元的船型论证方法和模型,并结合实际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模糊物元理论进行台湾海峡滚装船型论证决策是可行的,此论证方法将定性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方法非常实用,计算比较简便,论证结论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13.
琼州海峡跨海通道是国家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两岸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建设一条固定式、全天候运营的跨海通道.通过收集海峡自然地理条件、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历次研究成果等资料,对公路、铁路隧道方案进行研究,建议公路与铁路隧道应独立设置,采用盾构法施工.琼州海峡建设条件复杂,隧道方案需要解决超大直径盾构、...  相似文献   
14.
孙钧 《隧道建设》2009,29(2):131-144
从10个方面对兴建台湾海峡隧道的工程可行性进行论述,并阐述对其中若干技术关键的认识和建议。1)从台湾海峡拟议中兴建隧位沿线的地质与地震灾害性条件,看跨海隧道设计施工的工程可行性--试以“北线”方案为例,说明其对隧道施工与日后运营的影响; 2)海底隧道设计施工的特点和问题:对地质勘察、隧道最小埋置深度、隧道内交通运输工具的选择、关于服务隧道和海底渡线室等的设置、工程的安全设计与安全作业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3)隧道不良地质区段施工水情水患的预测与防治:对隧道场址的水文地质条件的认识与评价;对防塌治水的基本原则,难以预见的施工风险及施工整治处理要点进行了阐述; 4)隧道围岩防塌险情预警、变形预测与控制--围岩施工稳定性评价:提出用“变形速率比值判别法”对围岩的施工稳定性进行评价,在施工期采用BMP软件对隧道衬护原设计参数进行调整和修正; 5)隧道掘进机(TBM)与钻爆法施工方案的比选--隧道施工机械现代化:提出用TBM与钻爆法配合的海峡隧道施工方案,同时指出当隧道部分地段需改用钻爆法开挖时,隧道的主要施工机械及监测仪具应现代化(如自动化喷混凝土机器人、自动化量测及监测反馈系统等); 6)耐腐蚀高性能海工混凝土材料和隧道支衬结构:指明采用常规材料配制高性能海工混凝土,增强其耐久性的基本途径;给出不良地质区段岩体的隧道开挖、支护、施工排水和限压衬砌设计施工的建议; 7)特长大隧道的运营期通风问题--暂按铁路隧道并以英法海峡隧道为例作考虑:阐述海峡隧道的空气动力学问题,介绍英法海底隧道的通风系统原理及结构布置措施; 8)隧道防灾与减灾:建议学习参考西方一些国家和日本在隧道防灾方面的设计理念; 9)海底隧道施工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提出该隧道的主要技术风险类别,并阐述对风险管理的认识; 10)关于悬浮式隧道:对本隧道情况而言,建议悬浮式隧道方案再另行慎议;最后指出下一步的地质和地震勘察尚有待深入进行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黄国明  陈小明 《中国海事》2009,(1):32-35,42
文中简要分析了泉金客运航线的通航现状及各类对台直航船舶的监管特点,介绍了海事部门在对台直航船舶监督管理方面积累的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形成对直航船舶监督管理的初步探讨意见和相关建议,供相关海事机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敏  翟再 《中国海事》2009,(10):49-51
金融海啸席卷全球,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海峡两岸能否携手开展金融合作、经济合作,共同应对危机冲击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2008年11月4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签署了《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标志着海峡两岸实现海上直航。针对这一重大举措,文中首先对海上直航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海峡两岸海上直航现状,深入探讨了直航的前景,最后提出了几点两岸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海峡西岸城镇群城际轨道交通规划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海西城镇群正处于向加速城镇化、沿海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借鉴世界城市群的发展经验,建设高效、快捷、环保的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对缓解该地区交通运输紧张状况,满足海峡西岸经济区城镇之间旅客快速出行,推动本地区城市化、城镇一体化进程,增强城市群的经济辐射力,促进区域内社会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以及《海峡西岸经济区铁路网规划》为依据,研究利用区域内规划、在建铁路富余能力发展海峡西岸城镇群城际轨道交通。研究结论:本文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特征,提出了海峡西岸城镇群城际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及发展战略目标。根据区域既有、在建和规划的铁路资源,分析了区域铁路中长期规划实施后的能力适应情况,提出了基于铁路富裕能力开行城际列车的城际轨道交通规划设想;并依据区域城镇群的特征提出了海西城镇群城际轨道交通网络方案、建设方案及城际列车开行方案。  相似文献   
18.
The response of the Black Sea mean level to atmospheric pressure (AP) and wind forcing is investigated using 5 years of TOPEX/POSEIDON (T/P hereafter) data. A coherence analysis is first applied to mean sea level and pressure to examine the validity of the inverse barometer (IB) approximation over this area. As expected, it reveals very significant deviations from an IB response attributed to the narrowness of the Bosphorus Strait and its limiting role in water exchanges. A comparison is drawn with the Mediterranean Sea case. A single basin version of the Candela analytical model [Candela, J., 1991. The Gibraltar Strait and its role in the dynamics of the Mediterranean Sea. Dyn. Atmos. Oceans 15, 267–300], which takes linear friction at the strait into account, is then used. The model explains a significant part of the T/P mean sea level variance (about 30%, while the IB correction only explains 5% of its variance) and provides a means to correct the altimeter data for the pressure effect much better than the standard IB effect. The response of the mean sea level to wind forcing is then analysed. Coherence analysis between sea level and along-strait wind stress (WS) reveals a significant coherence at periods ranging from 40 to 100 days, with an almost steady phase of 270°. This result is confirmed with a multiple coherence analysis (mean sea level vs. WS and AP). A plausible mechanism is a piling-up of water at the northern or southern end of the strait due to along-strait wind forcing. The associated along-strait pressure gradient would modify the barotropic flow in the strait and then the mean sea level. Using an extension of the Candela model, we show that this mechanism is consistent with T/P mean sea level observations.  相似文献   
19.
Upwelling mechanisms in the northwestern Alboran Se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rom April 1996 to July 1997, a series of hydrographic survey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Northwestern part of the Alboran Sea to investigate the upwelling that is an almost permanent feature in this area. Simultaneously a mooring line was deployed in the north part of the eastern section of the Strait of Gibraltar to monitor the variability of the Atlantic Jet (AJ). Two mechanisms are shown to be relevant for the upwelling dynamic in the region: the southward drifting of the AJ and wind stress. A linear relation between the angle under which the Jet enters the Alboran Sea and the distance from the coastline to the front associated with the Jet has been found. This angle that has been estimated from the low passed time series of current velocity measured by the uppermost instrument of the moored line has been then used to identify the onshore–offshore excursions of the Jet. Both upwelling mechanisms are identified from hydrographic data, because each of them has associated a different type of water mass, and they take place in different locations. Wind-driven upwelling dominates in coastal zones, on the shelf, while upwelling associated with southward drifting of the AJ prevails further offshore. The amount of sub-surface water brought up to the surface by each one is of the same order. However, wind-driven upwelling contributes to the fertilization of this region in a major extent because water upwelled by wind is richer in nutrient concentration.  相似文献   
20.
琼州海峡铁路跨海隧道全寿命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涵  贺维国  袁勇 《隧道建设》2018,38(9):1513-1519
为研究琼州海峡铁路跨海隧道工程建设的可行性以及合理的隧道工程线位、施工工法,以琼州海峡铁路跨海隧道工程预研阶段设计方案为研究对象,从隧道工程建设全寿命角度对设计方案进行风险识别和分析。通过专家调查表方式收集中线盾构法、西线盾构法和西线沉管法3种方案在建设条件、结构设计、工程施工及运营管理阶段的风险评价基础数据,利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对专家调查表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建立模糊评价模型和模糊评价矩阵计算风险评价结果。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和专家建议,从预研阶段设计方案中选出中线和西线盾构隧道方案为推荐方案。最后结合琼州海峡铁路跨海隧道工程条件,从地质勘查处理、结构设计优化和工程施工措施3方面,提出控制和降低盾构法方案重大风险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