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2篇 |
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56篇 |
综合类 | 103篇 |
水路运输 | 58篇 |
铁路运输 | 58篇 |
综合运输 | 3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192.
测量噪声、建模误差等不确定性因素会影响损伤识别结果,甚至导致损伤误判的问题。为此,提出基于频响函数和云模型相似性度量的不确定性损伤识别方法。首先基于多次重复测量数据,根据频响函数理论计算结构损伤前后各单元的损伤系数,采用损伤前后云模型期望曲线的相似程度来构造损伤位置识别指标,识别结构的损伤位置。其次,利用单元损伤前后的云模型数字特征变化量来构造损伤程度指标,确定损伤单元的损伤程度。以23杆桁架结构数值算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探讨原始样本个数、噪声程度对识别结果的影响,并研究在无健康工况数据条件下所提方法的识别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云模型相似性度量方法中的夹角余弦法相比,所提算法可以更好地处理损伤识别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问题,且仅需少量样本即可准确识别出单元的损伤位置及损伤程度,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3.
194.
CBTC系统是目前最为先进的列车控制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城市地铁中。正线与车辆段的列车运行方式不同,进出车辆段时需进行驾驶模式的转换。在说明CBTC系统出入段功能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应用情况,详细分析列车出、入段功能的原理、实现步骤及方式。 相似文献
195.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如何提高旅客服务质量、保障旅客方便快捷通行已经成为车站客运部门的一个难题.大力发展车站自助查询系统的建设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主要手段之一.文章分析车站自助查询系统的应用现状,指出目前系统存在的不足与缺陷.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与我国高速铁路客运车站的发展规划,提出在系统架构和系统功能两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的方法.目前,已优化的系统在高速铁路系统试验国家工程实验室试验成功.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满足高速铁路车站旅客自助查询功能的需求,具有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96.
197.
公交枢纽内多线路车辆的实时调度能够提高换乘效率,特别对于已经进行了发车优化的公交线路而某些车辆到达出现延误的情况。根据线路的延迟到达时间和换乘客流量等因素建立了公交枢纽内多线路车辆的实时调度优化问题模型,提出了基于整个系统费用最小的优化目标函数,并运用随机扰动梯度近似算法对问题进行求解。最后结合算例分析了本文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8.
199.
Delays caused by congestion at the US/Canadian border crossing between Washington state and British Columbia have underscored the need for some sort of intervention. One obvious congestion-mitigation measure would be to estimate delay times and then relay this information to motorists so that they could select among alternative border crossing sites, or delay their trips. This paper applies duration models to estimate vehicular delay and demonstrates the usefulness of such models as a basis for a fully automated motorist information system. The paper also explores the flexibility of duration models, in providing estimates of vehicle delay, by using alternate parametric forms and assessing prediction accuracy. 相似文献
200.
我国快速客运网基本形成,长途跨线列车直达与中转选择对于高速列车开行方案设计至关重要。为提升长途跨线高速列车开行效益和服务品质,按长途跨线列车直达与中转方式对比的思路,以旅客出行需求、基础设施能力、移动设备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对长途跨线列车开行方式的影响为约束条件,研究长途跨线列车直达与中转选择模型及求解方法。选取2025年15个长途跨线起讫点为对象进行案例研究,提出D站—E站、F站—D站等9个起迄点之间开行长途跨线直达列车的建议方案,研究表明直达与中转换乘选择模型能够解决长途跨线列车开行方案编制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