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34篇
综合类   34篇
水路运输   147篇
铁路运输   88篇
综合运输   6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介绍新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差别,就结构裂缝计算而言,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荷载组合、acr取值两个方面.以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葛大店站为例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结果:采用新规范,计算结构内力最大可减小12.1%,构件配筋可节约10%~15.4%,造价可减少120万元.  相似文献   
82.
结合我国目前正在发展的大型地下煤矿长斜井 TBM 掘进施工技术中的关键问题,对管片自动生产技术进行探讨.运用工程优化理论,分析了管片自动生产流水线,确定了管片生产模具结构,管片生产工艺流程和管片生产工序.管片成品检测结果表明:按照提出的一系列工艺流程可以较为快速地生产出批量管片成品,其拼装后精度达到了较高水平,能满足大型地下煤矿长斜井 TBM 掘进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83.
通过前期、隐蔽工程、测量、质量监理与设计变更处理等诸个关键问题论述了工程结构物监理的认识与体会。  相似文献   
84.
雷军  和万春 《公路》2001,(4):78-82
大跨度软岩公路隧道采用短台阶七步平行流水作业法施工在我国尚属探索阶段,结合工程实践,结合工程实践,详细地介绍了该施工方法的技术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劳力组织、质量控制、施工安全以及效益分析等,对类似隧道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5.
周昌栋  宋官保  李先金 《公路》2001,(12):104-106
结合宜昌大桥工程实际,从工程合同段划分,机构设置与监理模式,制度建设与激励机制直接影响和决定工程管理的效果等方面探索大跨度悬索桥工程管理的规律。  相似文献   
86.
为了找出钢桥面铺装受力的最不利位置 ,对汕头石大桥钢桥面于铺装前后的关键受力部位进行了现场应变分布测试 ,并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7.
为了科学地指导西宁至成都铁路同仁至甘加越岭段的地质选线工作,采用综合勘察方法,借鉴兰渝铁路的勘察及施工经验,并结合灰色关联法与变权理论,查明三叠系软岩大变形及上新近系砂岩水稳性为研究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根据岩性、岩体完整程度、层厚、强度应力比、地下水等因素,对三叠系软岩大变形进行风险分级;构建地质选线数学模型对多种线路方案进行定量评价,得出最优方案,为地质选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8.
根据现行《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并结合新颁布的相关结构设计规范,利用C#语言编制了型钢混凝土梁设计软件。相关工程实例应用表明,该软件可以根据通用有限元计算软件Midas Gen的计算结果,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对型钢混凝土梁构件进行批量设计,其被广泛应用在大跨度铁路站房设计中,提高了站房工程的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89.
针对北京地下直径线两处小半径大坡道地段环境振动敏感点,进行铺设橡胶浮置板道床的适应性分析,为国内干线铁路环境敏感点减振轨道选型及振动控制提供理论基础。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列车-橡胶浮置板轨道-隧道基础三维动力分析模型,对其传递特性进行分析,对最不利工况进行动力计算及适应性分析。研究结论:(1)得出橡胶浮置板道床固有频率为16.75 Hz,并在27.3 Hz之后能明显起到隔振作用;(2)通过对动车组和SS9型机车通过直线段和曲线段的全过程进行动力仿真计算,橡胶浮置板道床的行车舒适性、安全性都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90.
对转向架用SMA490BW钢焊接试样,采用冲击电流为1.5A、冲击时间分别为5,10,15或20min的超声冲击、低温热处理、机械打磨(磨平焊缝余高、打磨焊趾)的处理方法,通过残余应力测试和超声疲劳试验,对比分析应力集中、晶粒细化、残余应力等因素单独作用时对焊接接头超高周疲劳性能的影响程度,并借助扫描电镜观察疲劳断口,分析焊接接头超声冲击前后的裂纹萌生位置变化及失效模式。结果表明:经超声冲击或机械打磨后,焊接试样的疲劳寿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磨平焊缝余高对提高焊接接头疲劳寿命最为显著,较原始焊接试样其疲劳寿命可提高约86.4倍;改善应力集中、细化表层晶粒、引入残余压应力对延长焊接接头寿命的贡献比分别约为59%,28%和13%;焊态及冲击态试样的疲劳裂纹大多萌生于焊趾表面,部分冲击态试样的裂纹转而从表面的机械加工的缺陷处萌生,少数从材料内部缺陷处萌生并扩展至断裂失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