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2篇
公路运输   19篇
综合类   10篇
水路运输   44篇
铁路运输   10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BRT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公共交通模式,它所具有的快速性、灵活性和成本效应对国内城市尤为适合.基于BRT的优点及厦门市交通现状,厦门市BRT一期工程及其链接线于2008年9月初建成并投入运营.本文主要针对厦门市“BRT+链接线”模式,通过服务半径及覆盖面积的计算,分析BRT链接线对BRT主线服务范围的延伸作用及设置BRT链接线的相关意义.  相似文献   
72.
该文介绍了厦门马銮湾区域防洪防潮规划设计实例,重点介绍了洪峰流量的计算、调洪演算、防洪防潮与城市景观的结合及溪流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73.
应强  辛文杰  毛佩郁 《水道港口》2010,31(5):444-448
文章分析了河口湾径流的水沙条件、潮流、潮位、盐度的基本特征及相互关系,河口的沉积环境与沉积速率以及滩槽演变的特点和趋势。拟建桥区海床历史演变与近期演变的分析研究表明:拟建桥区海床以淤积为主,但淤积量不大;桥区水域内涨落潮以往复流为主,且与所在的航槽走向一致,反映了地形与水流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74.
袁胜英  应强 《水道港口》2010,31(5):478-482
基于广州港出海航道2008年1月、4月及9月3次航道测量的地形资料,结合相关的水文资料,从边坡稳定性角度分析了试挖槽的回淤情况。通过对比得出了伶仃航段(KP17~KP60)航道东、西两侧边坡坡比的总体变化。结果表明,2008年1月坡比分别为1∶11.1和1∶11.7,4月分别为1∶8.6和1∶8.5,9月分别为1∶8.8和1∶8.4。1月到4月平均坡比变化较大,4月到9月平均坡比变化较小,坡比基本稳定在1∶8.5左右。  相似文献   
75.
结合厦门火车站至和平码头5.3km既有铁路线已经停用以及福厦线引入厦门地区段增建二线后能力有较大富余的实际情况,从降低建设成本以及资金筹措、城市土地利用等角度出发,提出了厦门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线路走向的调整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充分利用既有铁路资源的四个方案和相应的实施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76.
结合厦门机场路莲前西路地下大型立交设计,介绍立交中深基坑段结构方案、施工方案,及其设计创新中的一些构思,可望为今后城市及山区地下结构设计和边坡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7.
跨海大桥结构安全自动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跨海大桥一般与陆地相距较远,利用传统的安全监测手段常常因远离基准点而无法对跨海大桥实施有效监控,针对长大跨海大桥安全监测系统设计的困难,在模拟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方案——跨海大桥整体安全性自动监测技术,结合东海大桥介绍了跨海大桥整体安全性自动监测技术的实施方法、实施要领与实施注意事项。为适应跨海大桥的动态稳定特征提出并采用了动态基站监测技术,同时还提出并采用了GPS-RTK与测量机器人的集成技术,从而使跨海大桥整体安全性的自动、可靠监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8.
徐啸  沈莹  毛宁 《水运工程》2018,(11):48-53
为满足厦门港口建设的需要,提出在九龙江河口湾北岸规划海沧深水港的方案,此范围天然水深仅为1. 5~5. 0 m,如建设深水港需开挖12. 0~15. 5 m,规划方案是否可行取决于港区的泥沙回淤强度。通过对已进行的模型研究成果和现场资料分析,指出随着码头岸线向西发展,航槽和滩面床面高程差逐渐加大,港池内不仅存在因水深增大,流速减缓并引起悬沙淤积,还需考虑归槽水流的刷滩作用引起的回淤。根据各种水流特点,计算浅滩深挖后港池内泥沙回淤率,认为在海沧港区建设深水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9.
何杰  辛文杰 《水道港口》2010,31(5):449-453
采用经过水沙验证的潮流泥沙数学模型,模拟了大港湾水域的水沙运动特点,计算了港池泥沙回淤量。模拟结果表明,港池泥沙来源主要为大港湾后方浅滩落潮流挟沙;港池口门处的防波堤对减轻港池泥沙回淤的效果并不显著,港池后方修建围堰可使港池回淤量减小2/3;围堰阻挡了浅滩泥沙进入港池的通道。同时大港湾形成的半封闭港池具有流弱、沙少、回淤较轻的特点,经过相应的工程措施可成为一个优良的港湾。  相似文献   
80.
介绍大铲湾港区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在设计上的高标准、新思路、系统研究、统筹兼顾、远近结合原则,系统、科学地论证开发建设方案,采取创新高效的设计管理方法,采用诸多有效的创新技术,执着追求与坚持环保节能、建设人本港口理念,推动了集装箱码头设计、建设、管理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