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4篇
  免费   69篇
公路运输   286篇
综合类   174篇
水路运输   147篇
铁路运输   103篇
综合运输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01.
介绍了山西省长治—晋城高速公路滑坡综合处治的措施,并着重介绍了一些新型抗滑工程的应用。对于处治其他滑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2.
以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B标煤系地层采空区的杨梅山 (K16 +930~K17+2 6 0 )路堑高边坡治理工程为例 ,介绍钢筋砼人工挖孔抗滑桩、预应力锚索地梁等支挡结构 ,满铺浆砌片石护面墙、砼空心六菱块植草等坡面防护措施 ,结合排水、减载等多种工程手段综合治理高边坡的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103.
为了求解船舶撞击高架拦阻系统后的位移,文章以能量守恒定律为基本原理,即重力锚做功与船舶阻力做功之和近似等于船舶初动能,通过编写迭代计算程序,对船舶撞击高架拦阻系统后的运动情况进行了研究。并将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船舶撞击高架拦阻系统后位移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间的误差在正负30%以内;船舶正碰撞拦阻系统跨中位置时,位移最大,且位移随着拦阻系统跨度的增大而增大。该理论计算方法及相关结论可以为高架拦阻系统的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4.
结合上海长江大桥工程,采用空间有限元模型,计算在斜拉索索力作用下钢-混凝土组合索塔锚固区焊钉的剪力,分析焊钉竖向剪力、横向剪力和合剪力分别在索塔竖桥向和横桥向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各剪力沿索塔竖桥向和横桥向分布相当不均匀,在竖桥向塔顶焊钉剪力大、塔底剪力小,在横桥向外侧焊钉剪力大、中间焊钉剪力小.对焊钉横向间距的调整,能有效改善焊钉剪力在横桥向的不均匀程度.焊钉刚度对焊钉最大剪力有很大影响,在设计中需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5.
浙江千岛湖南浦大桥钢管拱肋吊装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支架缆索吊装及钢铰线斜拉扣挂施工方法对于大跨度拱桥的修建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它有较强的适应性.尤其在陡峭山谷地带其作用更为明显,而桩式地锚的成功运用更进一步降低了这种施工方法的成本.在陡峭山谷施工极其方便,既可保护生态又方便其施工材料的运输.也可为复杂山区修建大跨度拱桥捷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6.
预应力锚索注浆体与岩石黏结界面抗剪强度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锚固在硬岩和软岩中的岩锚抗拔试验以及注浆体与岩石胶结面的直剪试验,分别得到了注浆体与锚孔孔壁、注浆体与岩石胶结面的黏结强度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在岩石的整体性和均质性较好的情况下,注浆体与岩石之间的黏结强度主要取决于黏结面的粗糙程度;硬岩强度高,抵抗钻头横向冲击的能力强,成型后的锚孔孔壁较为光滑;软岩强度低,抵抗钻头横向冲击的能力弱,成型后的锚孔孔壁较为粗糙,这增强了软岩岩锚的锚固段在注浆体与岩石黏结面上的承载能力,降低了该界面发生脱黏破坏的几率。鉴于锚孔孔壁粗糙度对岩锚承载强度影响较大,建议在以后的锚固工程设计以及预应力锚固规范的修订时对上述现象进行合理的考虑。  相似文献   
107.
岩体边坡锚固是岩体力学及岩体工程中重要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在沿着铺杆布设方向岩体变形量最大的总体目标下,视岩体为离散介质.建立并推导了岩体锚固变形方程,据此求出了岩体锚固的优化方向,此方向的确定.使岩体边坡的加固治理摆脱了主观盲目性和随机性.本文方法在岩体边坡治理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8.
为研究新研发的碳纤维索股内套管锥形粘结型锚具的抗疲劳性能,进行了应力水平为629~704.48MPa的200万次疲劳加载试验,测试了体现锚固性能的各项指标,分析了锚具各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移量、锚固区碳纤维丝表面粘结力及疲劳后的残余极限承载力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各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移量很小,且主要发生在前50万次循环加载过程中,之后趋于稳定,各组件之间相互协调性非常稳定;锚固区碳纤维丝表面粘结力失效程度小;锚环外表面环向应变几乎无变化,锚环工作状态良好;相比静力极限承载力,锚固系统疲劳后的残余极限承载力不会降低;该新型锚具抗疲劳性能优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具有很高的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109.
目前设计实践中坡面锚索框架-坡脚抗滑桩边坡支护体系未考虑变形协调,支护结构存在两种防护形式先后顺序破坏的风险。通过建立坡体变形与锚索、抗滑桩变形的关系,推导了锚索+抗滑桩支护体系的变形协调公式,结合锚索和抗滑桩的变形计算方法,提出了变形协调条件下锚索-抗滑桩支护体系的设计方法。建议在下滑力无法准确确定时,应采用低刚度的锚索,并尽量设置较高的锚索预应力锁定值,保证锚索在充分发挥锚固力的同时,增强其对变形的适应能力,提高锚索框架-抗滑桩支护体系的变形协调性。  相似文献   
110.
为探索锚泊船偏荡时船与锚链相互作用问题,开展了非均匀条件下锚链静力特性的快速计算研究。采用分段外推-校正方法计算了锚链张力、顶端倾角、悬垂线形状及长度。通过寻找锚链悬垂线最低点位置以及预估顶端倾角的方法来增加求解速度,实现了快速运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