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8篇
  免费   137篇
公路运输   724篇
综合类   574篇
水路运输   464篇
铁路运输   405篇
综合运输   10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直升机着船海洋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直升机着船海洋环境效应的深入研究,分析了海洋环境对直升机着船的影响机理,构建了直升机着船海洋环境效应模型,实现了直升机着船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922.
介绍了旧金山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采用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技术进行以实现联通联运为目标的改造。提出了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用CBTC技术实现联通联运的设想。在CBTC系统中,为了实现列车定位和安全控制,将通信设备和网络技术应用于一个无线平台中,在列车、轨旁和控制站分别安装扩频无线电台,形成一个同步的分时网络, 能够实现控制信息的可靠传输。采用CBTC技术,不仅可实现新建线路的联通联运,还可对旧线信号系统进行改造,克服因信号制式不同而不能实现联通联运的缺陷。  相似文献   
923.
连续梁桥上无缝线路附加力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以往对钢轨、轨枕及梁跨结构三者之间产生相对位移的计算模型,没有考虑轨枕位移的影响。在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钢轨、轨枕、梁体相互作用的连续梁桥上无缝线路梁、轨相互作用力学模型,并用该模型分析连续梁桥上无缝线路附加力分布规律,对两种力学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挠曲附加力及断轨力受扣件阻力影响很大,降低幅度最多,伸缩附加力受扣件阻力影响小些,降低幅度次之;制动附加与扣件阻力关系不大,钢轨断缝值受扣件阻力影响很大,降低扣件阻力将导致断缝增大。  相似文献   
924.
随着国内电气化铁道的发展,接触网覆冰危害对运输的影响逐渐凸显.分析了接触网覆冰现象的起因、危害,以及可采取的应对措施.对于如何减小接触网覆冰危害进行了简单的探究.  相似文献   
925.
为了提升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水平,解决专业学生课后重社团、轻专业,第二课堂华而不实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以"学生和指导老师"为双主体的专业社团管理模式,在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互联协会的实践证明,这一探索切实可行,本文详细介绍了其运行模式,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26.
对公路排水方面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27.
赵伟 《北方交通》2007,(11):17-18
强夯施工工艺在软土地基处理中是常用的方法,主要以实例介绍强夯施工工艺在填海路基处理的应用,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28.
通过分析货物运输过程,并以建立车流在技术站中有调中转时间分布函数为例,以此假定其他环节的作业时间分布函数,进而得到送达时间的分布函数。根据《铁路货物运输规程》规定的货物运到期限求出可以实现的概率,按一定比例把运到期限分配到各个环节上,进一步计算出各个环节实现的概率,并从提高各个作业环节的保障率措施来提高整个运到期限的保障率。  相似文献   
929.
对比并推荐MSC.1/Circular.1430规范中列举的服务于滚装处所的几种水雾系统.以某货物滚装船为例,介绍该船滚装处所配备的水雾系统,指出该水雾系统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点,及其在实船应用时对船舶系统设计的影响,并对舱底水系统和疏排水系统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30.
Vehicle-to-grid (V2G) is a technology which can reduce the cost for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operators by storing electricity in the batteries of electric-drive vehicles and retrieving it when energy demands increase during the course of a day. Participants of V2G are reimbursed for offering their vehicles which can lead to changes in trip schedules when V2G payments are high and travelers are sensitive to the payments. However, prior studies have ignored the effects of V2G on travelers’ schedules. This research gap is addressed with a bi-level V2G market equilibrium model where the lower level model determines the equilibrium activity patterns as a result of upper level pricing and linear approximated AC flow distribution decisions. An algorithm is proposed for the model and illustrated on a simple telecommuting example where travelers can work from home and offer their vehicle charge capacity to the power provider. The model is then applied to the same case study from Lam and Yin (2001) to first replicate the lower level equilibrium problem as a special case when no V2G is present, and then to show 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the V2G policy to decrease locational marginal prices for a distribution network operator. The proposed algorithm for the V2G policy resulted in a substantial 20% increase in social welfare over the benchmark equilibrium without V2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