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46篇
公路运输   15篇
综合类   25篇
水路运输   270篇
铁路运输   10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为了提高港口码头潮汐预报的精度,提出一种自适应变异的粒子群优化算法SAPSO,将SAPSO优化算法与BP神经网络结合,用以潮汐水位的实时预报。SAPSO-BP网络模型运用自适应变异的PSO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网络参数,克服了传统BP神经网络所具有的对初始权值阈值敏感、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的缺点,最后选用Isabel港口的实测潮汐值数据进行潮汐水位的实时预报仿真试验,用以验证SAPSO-BP预测模型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2.
港珠澳大桥工程二维潮流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建立了基于无结构网格的港珠澳大桥所在海区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并采用潮流数值模拟手段对该海区的潮流动力进行了模拟研究,分析了大桥工程周围海域的潮流动力影响。为了在宽广海域中刻画桥墩的阻水影响,将桥墩概化为陆地,并采用桩基阻力处理方法处理桥墩阻力。通过研究采用了局部网格加密方法,桥墩处最小网格长度仅2.39m。研究结果表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对伶仃洋潮流的影响甚微。若以流速变化0.01m/s作为有显著影响的判断标准,则工程对潮流的影响仅限于内伶仃岛与桂山岛之间的大桥及人工岛附近。大量的研究结果可为论证港珠澳大桥建设方案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3.
王初生  康苏海 《水道港口》2010,31(3):199-203
采用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对天津港北港池开通和导堤延伸方案实施后港内流场及港区潮汐特征值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工程方案的实施对港内潮汐特征值影响较小;导堤延伸形成的新港区口门处存在环流,环流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容易在口门内区域形成泥沙淤积;港内其他部分基本呈往复流,流速较小;港内清水线位置外移至东突堤附近,西港区和北港池由于水体泥沙含量较低,泥沙淤积较轻;北航道与西航道交叉处在涨潮转落潮的一段时间内形成环流,有可能在此处形成泥沙淤积。  相似文献   
84.
唐磊  张玮  解鸣晓  张庭荣  余珍 《水道港口》2010,31(5):357-364
在经过率定和验证的长江下游感潮河段大范围二维潮流数学模型上,采用等效阻力法概化了苏通大桥桥墩群,指出运用该方法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同时给出了桩群概化的具体步骤,并分析了该方法的运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等效阻力法概化的桥墩群不会对大范围水动力(水位、流速及分流比)产生影响,仅桩周附近存在微小失真,可为感潮河段类似工程的桥墩群概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5.
为了分析北海铁山港区进行围垦和航道扩建工程对铁山湾潮流动力的影响,采用潮流数学模型模拟了工程前后水动力条件的变化,着重分析了工程对铁山湾潮位、流场以及纳潮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规划方案对铁山湾水动力的影响仅限于工程附近水域,对整个铁山湾潮流动力影响不大,深槽将维持其存在;从潮流动力角度来看,规划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6.
韩海骞  王敏  吴辉 《水道港口》2010,31(6):557-560
通过分析杭州萧山岸段的水域条件,论证了杭州建设出海码头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建设开敞式码头存在泊位区低潮位水深较浅、有涌潮和快水、船舶停泊装卸条件差等不利因素,保证率较低,可按专用码头进行考虑;建设"闭合式港"可以避免开敞式码头存在的不利因素,但须重视口门泥沙淤积强度大和进港难度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87.
白令海潮汐能通量和底边界能耗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energy flux, bottom boundary layer (BBL) energy dissipation, surface elevation amplitude and current magnitude of the major semidiurnal tidal constituents in the Bering Sea are examined in detail. These distributions are obtained from the results of a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model (POM). Compared with observation data from seven stations,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s of tidal height are 2.6 cm and 1.2 cm for M2 and N2 respectively, and those of phase-lag are 21.8° and 15.8° respectively. The majority of the tidal energy flux off the deep basin is along the shelf edge, although some of this flux crosses the shelf edge, especially in the southeast of the shelf break. The total M2 energy dissipation in the Bering Sea is 30.43 GW, which is about 10 times of that of N2 and S2. The semidiurnal tidal energy enters mainly to the Bering Sea by Samalga Pass, Amukta Pass and Seguam Pass, accounting more than 60% of the total energy entering the Being Sea from the Pacific.  相似文献   
88.
在海岸、河口、海湾等地区,潮流是最基本海水运动和主要的水动力因素之一,受海底地形、岸线和岛屿的影响,潮流运动基本呈现为往复运动,即涨潮流速和落潮流速方向相反,相差180°左右。描述往复运动潮流动力强弱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潮段平均流速和潮平均流速。结合实际海区的实测潮过程,文中对潮段平均流速的3种计算方法和对水文全潮的潮平均流速的3种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计算方法其结果存在着误差,建议潮段平均流速采用积分平均方法,潮平均流速计算采用加权平均法。  相似文献   
89.
基于TK-2D软件建立了连云港港和田湾核电站海域的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在对模型进行验证的基础上,对连云港港口扩建(旗台港区3.5 km规划)方案对田湾核电站已建取排水工程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计算了取排水明渠口门附近岸滩的冲淤变化及取水口设计水深等深线的位移。针对连云港港扩建造成的影响,对田湾核电站取水工程2种措施方案(即取水明渠向东延长方案和取水明渠及拦沙防波堤同时向东延长方案)的泥沙冲淤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常用的经验公式进行了校核。研究结果表明:(1)连云港港口扩建后,己建的田湾核电站取水明渠口门附近水域形成了泥沙淤积环境,滩面将会淤高,设计的取水口门水深等深线将会外移1402 m,核电站正常取水将会受到影响,必须采取工程措施;(2)取水明渠向外延长方案延伸段会发生明显淤积,取水明渠及拦沙防波堤同时向东延长1500 m可保证取水明渠口门设计水深,取水明渠内的泥沙淤积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0.
为解决我国新三线城市的线网规模控制问题,定义了国家"新三线城市"含义,提出"新三线城市半小时轨道交通圈"的概念和意义。基于对新三线城市修建轨道交通规模控制的初步论述,阐述线网规模控制的意义,同时研究影响线网规划的各类因素、线网结构、基本形态等。通过对城市总体规划、客流预测、线网评价等方面研究,提出控制新三线城市线网规模的关键措施,并以此为依据初步规划国内某新三线城市初步合理的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其方法可为其他新三线城市提供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