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6篇
公路运输   49篇
综合类   30篇
水路运输   31篇
铁路运输   21篇
综合运输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四点弯曲疲劳试验研究了一种新型界面改性剂对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的影响,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技术手段分析了改性的机理并建立了相应的疲劳方程。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界面改性剂可提高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和高温性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及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01m m ol/L癸酸钠对牙釉质表面抗酸蚀能力的影响。并同时观察了02% 氟化钠及癸酸钠与氟化钠混合液抑制牙齿脱矿的作用。结果表明:01m m ol/L癸酸钠和02% 氟化钠均能增强牙齿抗酸蚀能力。两者混合液抑制牙齿脱矿的能力大于单独使用其中任何一种,并与先后依次使用癸酸钠与氟化钠的效果一致。因此,认为氟与癸酸独立发挥作用,癸酸抑制牙齿脱矿的作用可能是由于其表面活性作用及湿润特性,而氟则是促进早期龋蚀再矿化  相似文献   
13.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已在隧道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内外业脱节、人工操作过多、实时性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文章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三维激光隧道扫描测算一体化技术方案,通过隧道设计模型录入、坐标里程解算、点云自动过滤、点云降采样与地物分离等,对点云进行特征值提取,得到兼顾规模、精度、效率的点云数据模型;通过点云与设计、点云与点云的对比解算,得到隧道工程质量安全相关成果。该技术方案在某铁路隧道工程中进行实践,可将内外业工作总时间缩短至20 min以内,自动化程度高,成果精度好,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CT扫描技术在工程检测应用中的可行性及优越性,特别选取预制典型裂缝、疲劳加载、锈胀裂缝及现场混凝土构件,对其进行CT扫描室内试验,获得构件典型病害CT图像。试验分析表明:CT扫描成像能直观体现混凝土内部的缺陷和破损情况,并能对缺陷和破损进行定量分析,可见该检测技术应用效果良好。随着CT扫描仪器的发展,便携式CT将成为可能,CT扫描技术在混凝土结构检测中必将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C)热分析技术,对4种配比的复合垃圾衍生燃料(C-RDF)的燃烧特性进行研究,考察了其着火特性及燃尽特性,并以前人提出的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对C-RDF进行评价.结果表明:C-RDF的着火温度与燃尽温度与所采用的煤种有关;C-RDF着火温度随着垃圾含量的增加而降低;C-RDF中垃圾比例的变化对其燃尽温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由于对精度控制大多只关注船体分段的主尺度精度,而忽视了船体分段的外表面精度。基于此,研究提出了一种采用全站仪对边测量法,以基准点为导向进行垂直扫描船体外表面的简易方法,并采用软件生成三维模型与设计模型对比,据此检验建造的船体分段外形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对比了高掺量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的热再生混合料在旋转压实剪切试验机(GTM)旋转压实和马歇尔击实条件下的体积指标和压实参数.GTM 试验表明热再生混合料比非再生混合料容易压实,RA P掺量越大越容易压实,马歇尔击实法在设计高掺量 RA P热再生混合料存在局限性.并利用RAP的扫描电镜(SEM )照片分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配比复合垃圾衍生燃料做实验试烧,并对燃烧产生的NOx、SO2等燃烧排放污染物进行了监测.利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X)结合联用技术观察了生物质垃圾与煤混合压制燃料的燃烧颗粒的微观形态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生物质比例的加大,发现飞灰颗粒有细化的现象.CI元素的排放主要出现在燃烧初期.钾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氯化钾.飞灰颗粒的所有能谱分析中并没有检测到重金属元素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影响SLS技术发展的因素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述了 SLS技术的特点、发展要求 ,通过分析影响 SLS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 ,阐述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并指出了 SLS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在大跨径的钢管混凝土拱桥中,钢管拱肋的斜拉扣挂成拱过程面临计算困难、大悬臂结构频繁调整、成拱状态偏离等难题。在成拱的理论计算方面,引入了基于无应力参数精确控制的成拱控制方法,明确了大跨径钢管拱斜拉扣挂施工过程控制目标。基于该控制方法,构建了钢管拱桥的成拱计算理论方法。该计算理论首次给出了钢管拱肋合龙前后的力学状态联系方程,建立了成拱后拱肋线形误差与施工过程索力的数学关系,构建了同时考虑施工全过程约束条件与成拱后线形偏差的一次调索优化模型。该一次调索优化模型可在任意给定的成拱线形误差范围和施工过程中的塔偏、封铰、合龙等耦合约束条件下,求解最优的扣背索一次张拉索力。在成拱施工控制方面,首次提出采用三维扫描技术进行大型钢管拱肋的无应力参数精确控制与检测方法,给出了详细的封铰控制、拱肋节段无应力参数控制和合龙控制的具体实施方法。在跨径为507 m的合江长江公路大桥的建设全过程,采用了所提出成拱计算理论与控制方法。实践表明:所提出的成拱计算理论具有控制目标少、计算目标明确、索力分布与张拉最优的优点;所提出的控制方法确保了钢管拱肋制造与安装无应力尺寸的精度,极大地减少了施工过程中拱肋线形误差调整次数。大桥拱肋成拱后实测结果表明,拱肋线形与应力状态与一次落架状态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