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3篇
  免费   129篇
公路运输   241篇
综合类   390篇
水路运输   987篇
铁路运输   171篇
综合运输   53篇
  2025年   28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Determination of the flow structure near the wall is essential for a clear insight into the phenomenon of skin friction reduction by microbubbles in a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An important parameter, is the bubble concentration or void fraction in the wall region in drag-reducing condition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how drag-reducing effects due to microbubbles in a water channel and, more importantly, to show the dependence of the drag-reduction values on the near-wall void fraction. A two-dimensional channel with an aspect ratio of 10 was specially built for this purpose with provisions for air injection through porous plates. Skin friction was directly measured by a miniature floating element transducer with a 5-mm circular sensing disk mounted flush on the top wall 67 channel-heights downstream of the injector. The wall friction in the presence of air bubbles was found to be reduced under the same bulk velocity when compared with the value without air. Detailed void fraction profiles across the channel were obtained by a sampling probe and a fiber-optic probe. Better collapse of the drag reduction data, independent of different profile shapes, was found when plotted against the near-wall void fraction than against a cross-sectional mean void fraction. While this dependence reconfirms that the phenomena are essentially inner-region dependent, the lack of influence of the bubble distribution patterns away from the wall implies lack of outer region influence.  相似文献   
2.
双电源监控系统通过远程监视、协调、控制能将故障定位、隔离、自动恢复供电,减少自闭、贯通线路故障停电范围,提高信号供电的可靠性,确保供电质量,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使电力调度管理走向自动化、信息化。  相似文献   
3.
介绍一种列车接近防护系统的设计,详细介绍系统的结构与组成、系统参数以及软硬件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南淝可航道的整治工程建设规模和标准 ,及经整治后航道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型充泥袋结构在黄骅港一期工程引堤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燕 《港工技术》1999,(4):21-24
重点介绍黄骅港引堤工程采用大型充泥袋结构方案的研究应用情况,并对设计、施工中的某些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型无线感应系统的二进制幅度调制解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列车等车体与地面的通信可以通过毫米波或泄漏同轴电缆或铁轨实现,作者提出来的新型无线感应技术也能实现车体与地面的通信。本文首先介绍了新型无线感应技术,然后研究了它的数字载波通信二进制幅度2ASK调制及相干解调;其次,仿照恒包络调制解调的方法,对于新型无线感应系统研究出了一种新型解调方法———绝对值积分非相干解调并进行了仿真,给出了误比特率表达式且与恒包络2ASK相干解调的误比特率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新型无线感应系统用在2ASK的调制解调中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京秦线提速路涵过渡段动力仿真与试验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京秦线提速改造工程进行了列车 路基动力仿真计算。在不同速度条件下,通过对路涵过渡段加固前后状态下机车车辆运行安全舒适性指标、轨道及路基主要动力性能指标的分析计算,对京秦既有线路涵过渡段提速到200km/h的适应性及加固方案的可行性提出了相应评价意见与建议,并与随后的实车试验进行了对比。试验测试结果验证了仿真分析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影响涡流室柴油机冷起动性能的因素及涡流燃烧室最佳结构参数匹配问题,采用5种燃烧室设计方案进行了对比试验,得到了0℃左右冷起动时合理设计的涡流室副燃烧室形状和尺寸、通道的形状与位置、起动孔的锥度与夹角、主燃烧室活塞顶导流槽的形状等参数;将各项性能较优的方案1和方案2应用于165F柴油机,结果表明,在-2℃的低温下能使其顺利起动,且性能指标得到了改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介绍济南黄河三桥项目概况、建设条件、主要技术标准、总体设计等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10.
在扩建和改建的地下工程中,经常遇见施工区域内存在大量纵横交错的地下管线,对这些管线的拆除,不仅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和公用设施的正常运行,而且严重影响了施工工期,更带来巨大的经济浪费。该文阐述一种在不进行管线切改的前提下进行地下连续墙施工的特殊方法,旨在促进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工艺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