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64篇
公路运输   160篇
综合类   168篇
水路运输   91篇
铁路运输   48篇
综合运输   4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桥梁震害调查显示,钢筋混凝土(RC)桥墩易受损,影响震后救援和灾后重建.采用小直径纵筋替换受损纵筋并外包碳纤维布(CFRP)的技术修复受损桥墩可缩短震后修复周期,节省重建费用.以某不规则连续梁桥的RC圆墩为工程背景,选择小直径纵筋的长度和直径、外包CFRP层数为参数,开展7根缩尺比例为1∶6的RC圆墩试件的拟静力试验;...  相似文献   
382.
为量化评价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过程的环境效益,为报废动力电池管理体系和回收再利用相关标准的完善提供支撑,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以三元锂电池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场景,将三元锂电池的生命周期划分为4个阶段:原材料获取、制造装配、使用和报废回收,并建立相应的GaBi模型,基于湿法回收A、湿法回收B、火法-湿法联合回收3种不同回收利用方式进行三元锂电池生命周期评价模型搭建与回收再利用过程减碳成效测算。研究结果表明,三元锂电池回收再利用过程有较好的减碳成效,基于3种不同回收工艺的三元锂电池回收再利用可以减少CO2排放量分别为:湿法回收A为60.71 kg CO2/kWh;湿法回收B为150.00 kg CO2/kWh;火法-湿法联合回收为153.57 kg CO2/kWh。基于这3种不同回收工艺的CO2减排效果从优至劣依次为:湿法-火法联合回收、湿法回收B和湿法回收A。合理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方式可以显著减少其回收利用过程中的碳排放量,从而产生更好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383.
为了满足多元化船舶产品生产需要,设计一种具有高柔性、高效率的综合管子智能生产线的工艺布置。它在硬件上符合DN 40~DN 400管径碳钢管加工工艺流程要求,在软件上与公司现有的ERP系统对接,并自带MES系统,实现全自动区及半自动区的信息及物流顺畅贯通。所设计的工艺布置兼顾智能、高效、柔性生产特点,工艺适应范围广,产能可扩展,管子智能生产线规划方案理念及配置先进,符合智能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84.
碳纳米管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奇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已经成为当今纳米材料研究领域最受关注的分支之一。以多孔A l2O3膜为模板,将B i(S2CNEt2)3作碳源,运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较低的温度(380℃)下成功地制得了碳纳米管有序阵列,并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能量分散谱仪(EDS)进行了表征,合成的碳纳米管直径100~300 nm,长度可达几十微米。  相似文献   
385.
以甲醛和间苯二酚溶胶凝胶制备有机气凝胶(OA),将有机气凝胶在半密封的情况下干燥,再在高温下碳化,制备得到碳气凝胶(CA),并分析了有机气凝胶的形成机理.通过红外(IR)、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等考察了有机气凝胶到碳气凝胶的结构变化,从具有丰富的官能团结构的有机物,最后碳化得到具有纳米尺度、无序的、连续三维网络结构的碳材料.  相似文献   
386.
超临界二氧化碳涡轮发电机的设计及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对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物性特点及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工质的涡轮发电机技术进行概述,提出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工质的涡轮机设计的主要技术难点,包括涡轮设计、动密封设计、润滑设计及冷却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涡轮机通过联轴器拖动高速发电机的组合原理样机;最后分别在氮吹试验台、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热力循环系统上对涡轮发电机进行2种工质下的气吹试验,功率分别达到了12.6 kW和5.8 kW;通过试验证实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涡轮发电机技术上的可行性,并为此种技术在船舶上的应用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87.
船舶动力技术水平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与军事安全,其中实现其发动机排气余热高效利用是一项关键技术.船舶具有多种余热利用的途径,现代船舶对于电能的需求越来越大,利用余热进行发电具有前景.超临界二氧化碳具有良好的密度和流动特性,可在中低温区实现高效的涡轮机械作功,相比温差发电或燃气轮机发电具有明确的效率优势.本文对比分析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涡轮发电的发展现状和关键技术,并针对船舶参数开展30 kW级超临界二氧化碳涡轮发电机的研制,在氮吹试验中实现了36 kW/36.5 kr/min的功率输出,可进一步验证并推进超临界二氧化碳涡轮发电在船舶余热利用上的发展.  相似文献   
388.
基于RC结构和碳纤维薄板(CFL)热膨胀系数相差较大的特点,根据碳纤维薄板与混凝土的界面上变形协调和RC梁横截面上内力的平衡条件,推导出变温工况下CFL增强RC梁上下缘和CFL内部温度应力的计算公式,并对温度应力的主要影响参数进行了理论和有限元分析。算例计算结果表明,理论解析解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较吻合。  相似文献   
389.
文章针对当前碳纤维布预应力锚固和张拉存在的问题,以体外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箱梁为例,提出了两种新的碳纤维布预应力张拉方法,并通过进行多层碳纤维布张拉、锚固试验研究,分析了这两种方法的可行性,为碳纤维布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0.
为降低生产成本,中温电解法生产氟气所用电极材料为碳。本文介绍了在生产氟气的过程中碳电极发生阳极效应的机理,并提出了阳极效应的预防措施及其发生后的消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