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64篇
公路运输   160篇
综合类   168篇
水路运输   91篇
铁路运输   48篇
综合运输   4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沥青混合料碳排放减排措施是降低碳排放的有效手段,而对减排措施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和经济效益。本文运用价值工程理论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论述价值工程在减排措施选择中的应用方法和步骤,并结合工程实例,对减排措施方案的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运用价值工程理论的方法可以择优确定沥青混合料碳排放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12.
To accelerate the diffusion of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s (BEVs), consumer preferences for different products and policy attributes must be determined. Although previous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consumer preferences for some product attributes, including purchase price, operation cost, driving range, and charging time, limited studies have discussed the broader aspects of product attributes, such as battery warranty and depreciation rate. Moreover, market-oriented incentives, including the personal carbon trading (PCT) scheme and the tradable driving credits (TDC) scheme, can theoretically be effective alternatives to expensive purchase subsidies. However, there is a lack of empirical evidence that confirms the influence of these two schemes on BEV adoption. To fill these gaps, we conducted a stated preference choice experimental survey in China and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product attributes, existing policy incentives, and two emerging market-oriented incentives on BEV adoption. Our results reveal that along with the main product attributes, battery warranty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inducing mainstream consumers to adopt BEVs while no preference difference occurs among existing policy incentives after purchase subsidies are abolished. For young consumers, almost all incentives that reduce the operation cost (e.g., PCT) or increase convenience (e.g., TDC) can increase their adoption of BEVs. These findings can provid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government with regard to designing novel incentives and promoting BEV adoption.  相似文献   
13.
依托G15公路松浦二桥以南大修工程,结合公路自身的病害情况,运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设计理念,设计了利用老路废旧材料及护栏构件的工程技术方案;根据交通特性,应用重载交通改性沥青,有效提高了路面结构上面层的高温稳定性和抗疲劳开裂性能。在获得良好路用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同时,生态环境效益也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采用碳纤维布对混凝土柱和梁进行加固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并列举了几种采用该加固方法的工程应用实例,以期为其它类似工程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进行了CFRP材料浸渍于碱溶液、浸渍于盐溶液及经人工老化后的力学性能试验。试验证实,上述几种长期环境条件作用对CFRP的极限强度影响不大,但能显著降低CFRP的极限延伸率,碱溶液浸渍、盐溶液浸渍显著降低了CFRP的弹性模量,而人工老化则几乎没什么影响。试验结果分析证明,应用于加固结构分析的CFRP的应力-应变关系,可应用线弹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唐政 《船舶工程》2017,39(5):81-84
以蔗糖为碳源,以磷酸为活化剂,在浸渍比(磷酸质量/蔗糖质量)2.5、活化温度550℃下制备活性炭,在膨化温度900℃和膨化时间25s下制备膨胀石墨,复合膨胀石墨/活性炭吸附剂,并测试膨胀石墨密度0.02g/cm3~0.05g/cm3、乳化油流率0.07mL/s~0.6mL/s、吸附柱高度10mm~30mm时的吸油效果。结果表明:在吸附柱高度20mm、乳化油流率小于0.4mL/s时,0.1‰的乳化油经膨胀石墨成型密度为0.03g/cm3的复合吸附剂过滤后的含油量可低于0.005‰;膨胀石墨成型密度0.03g/cm3、乳化油流率0.4mL/s时,吸附柱高度20mm的处理污水含油量小于0.015‰的总处理量为10.35L,即单位体积吸附剂的乳化油处理量为0.3255L/cm3。因此,应根据船舶机舱油水分离器的技术要求,优化复合吸附剂含油污水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17.
靠港船舶岸电系统具有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优点,正在我国港口大力推广。为探讨岸电系统在集装箱码头的应用前景,以大窑湾北岸某集装箱码头为例,利用仿真模型核算多种情景下2020年大窑湾北岸集装箱码头船舶使用岸电前后的碳排放量,并分析不同装卸效率对船舶的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集装箱码头使用岸电系统可实现低碳效益,提高装卸效率有利于船舶碳排放的减少,但应考虑提高装卸效率会引起装卸机械碳排放增加。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80年代修建的高桩码头由于长期处于氯盐侵蚀的环境中,码头浪溅区梁板钢筋容易发生锈蚀膨胀,进而引起混凝土纵向开裂、脱落。为保证码头结构安全需要对此类型的梁进行维修加固,基于实际码头维修加固工程对加大梁截面和粘贴碳纤维布两种维修加固方法进行介绍,从应用范围、施工效率、质量及成本4个方面对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加大截面法比粘贴碳纤维布法的适用范围更广泛,但在施工效率、成本、施工难易及质量可控性等方面,粘贴碳纤维布法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苯、正庚烷、1,2-二氯乙烷、氟利昂22(F22)作为VOCs代表物质,考察了不同碳材料对VOCs的吸附能力。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碳材料对苯、正庚烷、1,2-二氯乙烷的吸附呈现出相似规律。在相同的吸附条件下,吸附能力是球形活性炭>常规活性碳>改性活性碳纤维>活性炭纤维,同一种碳材料对三种代表物质的吸附能力为:正庚烷>苯>1,2-二氯乙烷。几种碳材料对F22的吸附能力很差。  相似文献   
20.
碳纤维智能层及其场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卓球  邓友生  方玺 《公路》2007,(12):155-159
针对重大混凝土结构损伤信息捕捉的完备性,研制碳纤维智能层并提出场域诊断方法。基于碳纤维智能层的功能特性与可覆盖性,将被测结构的力场转换为易于检测的电场,在贴有碳纤维智能层的被测结构中建立一个应变或损伤的敏感场;通过研究碳纤维智能层力、电、热等多场耦合机理,提出服役结构的静态损伤场域诊断方法。最后,展望了水泥基碳纤维智能材料的工程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