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5篇
  免费   125篇
公路运输   248篇
综合类   228篇
水路运输   143篇
铁路运输   120篇
综合运输   51篇
  2025年   21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宋丽军  汪华 《船舶工程》2008,30(1):34-36
负荷控制具有充分发挥主机效率,提高主机运行安全性的优点.文章介绍一种除负荷控制功能外,还带负荷控制增益和最大负荷微调区的负荷控制器,使负荷控制更为精确有效,也更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2.
总结了混凝土结构加固的原因、方法,对主要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阐述,提出了目前混凝土结构加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3.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海运货物周转量随之增加,国际海运业的碳排放量持续增长,航运业减排的任务十分艰巨。本文结合航运业碳排放的特点,研究分析了国际海事组织(IMO)、欧盟及航运企业采取的一系列减排措施和采取的行动,为我国航运业减少碳排放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4.
广州地铁二号线列车受电弓碳滑板异常磨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可能造成广州地铁二号线列车受电弓碳滑板出现异常磨耗问题的原因,确定造成碳滑板异常磨耗的因素主要包括:接触网布置的均匀性及受电弓弓头结构、升弓保持力等。  相似文献   
165.
基于半刚性基层路面典型结构建立三维力学模型,综合考虑常载、常载+刹车、超载和超载+刹车4种组合荷载,采用双轮最不利矩形接触面形式,并运用特征路径分析方式,数值模拟了路表及深层内力学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刹车对路表弯沉和路基顶面压应变影响较小,超载影响显著;刹车主要对面层弯拉应力影响较大,并使上面层出现较大拉应力,对基层基本无影响,超载使基层弯拉应力增大显著;超载和刹车对剪应力峰值增大明显,特别是刹车使剪应力增大极其显著;在不同荷载作用下,从路表沿深度方向力学响应峰值位置会发生变化,在进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和力学分析时应取相应位置处的值作为力学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66.
碳纤维加固桥梁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碳纤维以其具有极好的比强度和比刚度,优秀的耐腐蚀性已广泛用于混凝土结构的粘贴加固工程,并已逐步形成了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桥梁的新技术。就这一新技术的材料特性、施工方法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7.
通过烧油蒸发污染物活性脱附吸附性能度试验台研制中出现的蒸发器容积和加热器、温控器、汽油蒸汽输送管路、碳罐吊装方式等选型不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相应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8.
交通运输业是碳排放的大户,识别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有利于采取合理措施降低行业碳排放。采用自上而下的基于能源消耗的计算方法,对我国交通运输业1991—2011年的碳排放进行了测算。并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能源强度每增长1个单位将导致交通运输业碳排放上升1.429 165个单位,交通运输换算周转量每增长1个单位将导致交通运输业碳排放上升0.985 885个单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交通能源强度,减少单位周转量的碳排放,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9.
分析了燃油蒸发污染物控制装置(炭罐)的汽油工作能力测试方法的利弊,在国内首次提出了炭罐丁烷工作能力的概念和测试方法,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为国内的炭罐检测方法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0.
朱作鑫 《中国海事》2012,(10):38-39
通过立法来规制国际海运产生的碳排放已成为包括IMO、欧盟在内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及有关国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有必要对目前影响较大的国际海运碳减排立法情况进行梳理,并据此提出我国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