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65篇 |
免费 | 217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39篇 |
综合类 | 248篇 |
水路运输 | 992篇 |
铁路运输 | 92篇 |
综合运输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38篇 |
2020年 | 74篇 |
2019年 | 53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55篇 |
2016年 | 45篇 |
2015年 | 61篇 |
2014年 | 106篇 |
2013年 | 113篇 |
2012年 | 146篇 |
2011年 | 110篇 |
2010年 | 75篇 |
2009年 | 64篇 |
2008年 | 71篇 |
2007年 | 98篇 |
2006年 | 79篇 |
2005年 | 48篇 |
2004年 | 45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国内第一条建成、水深最大、通航条件非常复杂的30万吨级人工航道——虾峙门口外人工航道为研究对象,在航道试通航期间,国内首次采用30万吨级实船开展航道适航检验观测研究,并同步进行航槽开挖初期的阶段性回淤观测研究,以13艘30万吨级船舶实时通航参数及10个月监测水深数据为基础,进行了超规范航道设计参数合理性的验证,同时对航道建成后的适应性、稳定性、可维护性及安全性进行了多角度分析.经观测研究分析表明,虾峙门人工航道设计参数合理,满足设计船型安全通航要求,航道稳定性及可维护性较好.该研究成果为该航道安全通行、后期维护及通航规则制定提供了重要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2.
DRM(Digital Radio Mondiale)是世界上唯一非专利的数字广播系统,它为30MHz以下频段的长波、中波、短波广播提供了数字化的标准。信道估计作为其关键技术对系统性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文章提出了适用于DRM接收机的时频域联合信道估计和均衡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上述信道估计算法在DRM接收机中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83.
84.
85.
贺江下游航道兼有山区河流和渠化河流的特点,枯水季节局部航道出浅,长期以来等级低下,水运发展缓慢,影响了航运效益的发挥。建立了一维数学模型,研究枢纽调度运行条件下贺江下游航道的水位衔接问题、碍航浅滩的长度;并考虑山区河流枢纽渠化河段以及河口入汇自然河段的航道整治宽度、航道疏浚条件下水位的降落程度,分析了贺江航道适宜提高航道等级的可行性与适用条件。最后将碍航浅滩的长度、航道整治宽度和水位的降落程度作为航道优化等级确定的参数,综合确定了贺江下游航道的优化开发等级为Ⅳ级。 相似文献
86.
87.
福姜沙水道为弯曲分汊河型,是长江南京至太仓河段唯一三槽通航的水道。由于特殊的河道形态与复杂的水沙运动,在12.5 m深水航道建设中对主通航汊道的选择难度较大。该水道河床开阔,上游来沙在此大量落淤,加之潮汐影响,河床冲淤呈现周期变化。基于对水沙运动规律的认识,对福南、福北、福中三槽综合条件进行分析,认为:福南水道过于弯窄,凸岸淤积问题造成航道治理与维护的难度大,特别是"S"型反向急弯,不利于大型船舶安全通行;福北水道与福中水道具备建设单向航道的基本条件。本文提出"利用北汊两槽(福北水道、福中水道)建设分道航行的12.5 m深水航道、南汊(福南水道)保持现有条件作为深水良港"的选汊方案。 相似文献
88.
针对复式河槽的断面形态对称与否,对其综合糙率进行研究。根据大量的水槽试验进行整理分析,主要针对河槽几何形态以及相对水深比(hf/Hm)对复式河槽的影响拟合出综合糙率表达式。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综合糙率随滩槽宽度比的增大而增大。并根据对比对称与非对称的计算结果,认为对称情况下的综合糙率比非对称情况下偏大。 相似文献
89.
连云港港深水航道是开敞海域淤泥质浅滩深水航道的典型。航道回淤规律和实践表明,连云港淤泥质浅滩深水航道中风天回淤量为航道回淤的主体,占年回淤总量的60%左右。由于中风天频率年际变化较大,导致航道年际回淤水平变幅较大。现有设计回淤量计算模式均未考虑风天分级。提出了“按小、中、大3个概化波浪动力计算回淤强度、再组合各自波浪频率得到设计回淤量”的开敞海域淤泥质浅滩深水航道设计年回淤量计算方法。该方法能够较为合理地体现全年波浪水平和波浪频率年际间差异对年回淤量的影响程度,显著提高了设计年回淤量预报精度,为合理确定开敞海域淤泥质浅滩深水航道的设计年回淤量水平和变化范围、正确评价航道的稳定性和技术可行性提供科学依据。经连云港区25万吨级航道和徐圩港区10万吨级航道工程实践检验,预报回淤量与实际回淤量偏差不超过25%。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