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249篇 |
免费 | 2099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8565篇 |
综合类 | 10896篇 |
水路运输 | 7641篇 |
铁路运输 | 6824篇 |
综合运输 | 14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4篇 |
2023年 | 262篇 |
2022年 | 630篇 |
2021年 | 1039篇 |
2020年 | 1100篇 |
2019年 | 703篇 |
2018年 | 590篇 |
2017年 | 749篇 |
2016年 | 703篇 |
2015年 | 1078篇 |
2014年 | 2375篇 |
2013年 | 1877篇 |
2012年 | 2798篇 |
2011年 | 2848篇 |
2010年 | 2319篇 |
2009年 | 2188篇 |
2008年 | 2416篇 |
2007年 | 3026篇 |
2006年 | 2838篇 |
2005年 | 1708篇 |
2004年 | 1098篇 |
2003年 | 671篇 |
2002年 | 488篇 |
2001年 | 432篇 |
2000年 | 270篇 |
1999年 | 156篇 |
1998年 | 103篇 |
1997年 | 100篇 |
1996年 | 98篇 |
1995年 | 82篇 |
1994年 | 79篇 |
1993年 | 56篇 |
1992年 | 47篇 |
1991年 | 48篇 |
1990年 | 38篇 |
1989年 | 37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26篇 |
1984年 | 2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31.
北京地铁盾构隧道设计施工要点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对北京地铁5号线首次采用盾构法修建地铁隧道的情况进行了介绍,针对北京特有的地质条件,通过盾构试验段工程对设计和施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32.
线路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和线间距标准制定依据的介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王厚雄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04,(7):33-36
着重介绍《新建时速 2 0 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规》)中 3个主要线路平面设计标准的拟定原则 ,计算方法和参数选择的思路。《暂规》期望 ,这些思路有助于提高线路平面质量 ,使线路有可能达到“少维修”的水平 ,从而满足新建时速 2 0 0km客货共线铁路安全、舒适和不间断运营的要求 相似文献
233.
通过对京通线银镇沟桥的现场振动测试 ,得到该桥的横向振动特性 ,给出桥上列车轮轨作用力的典型时程曲线和列车的脱轨系数及轮重减载率 ,为进一步研究矩形桥墩的横向振动提供实测数据。 相似文献
234.
基于体外索的弹性应变能量守恒,根据发生滑动的体外预应力索段的无应力索长不变,提出了一种简化体外索与转向块相对滑移的计算方法,并用算例对该方法正确性进行了验证,证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可供采用非线性理论研究体外预应力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5.
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小净距隧道是双洞隧道净距介于连拱隧道与规范要求上下行分离式隧道最小净距之间的一种特殊隧道结构形式。由于隧道净距小,施工时双洞相互影响较大,对隧道围岩特别是中夹岩岩体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探讨安全、合理、经济的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十分必要。本文结合净距4.0 m、埋深30.0 m的Ⅰ类同岩段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工程实践,通过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仿真模拟,分析双洞侧壁导坑法、侧壁导坑与上下台阶组合法及双洞上下台阶法三种施工方法施工时隧道围岩破坏接近度、围岩变形位移特征,探讨其优劣和适应性,为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36.
237.
我国地铁接触轨技术发展综述与研发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接触轨系统的构成、技术特征和我国应用接触轨技术的概况。在直流1500V接触轨系统的“四大环节”研究中,建议重点对系统设计标准及产品制造标准进行研究;在系统设计标准的“四大关系”研究中,建议重点对1500V接触轨与人身安全防护的关系进行研究。在钢铝复合接触轨的国产化工作中,应重点解决好不锈钢带与铝型材的结合问题,以及不锈钢带的材质和外型表面平顺问题。 相似文献
238.
239.
对广州地铁1号线广州东站道岔群磨耗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轮轨动力学理论对该问题做出阐述,提出进一步预防及整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240.
我国首次采用的高架车场及综合维修基地一武汉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石乔 口路车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的硚口路车场及综合维修基地是我国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车场设计中首次采用的高架车场。设计人员在建筑、结构、工艺等的设计中克服了没有相适应的设计规范和用地面积狭小等特殊环境产生的困难,提出了较合理的布局、在列车荷载作用下房屋结构的荷载计算办法、减振降噪措施,以及对车场轨道布置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