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23篇
公路运输   62篇
综合类   95篇
水路运输   51篇
铁路运输   29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51.
分析旧有地下管线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从节约工程造价和减少安全事故的目的出发,给出相应的管线改造应对措施。借鉴综合管沟的优势,提出相对集中直埋式与现场标识配合的新设计方法,可为城区管线综合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2.
通过对平潭港区功能定位、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起步工程选择等关键技术方案分析,提出在新建港区——平潭港区规划中解决关键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为类似港口规划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3.
在U型槽结构计算中,一般取U型槽线路方向1延米宽度的板带作为计算单元,按弹性理论简化为平面模型进行计算。但在实际工程中,U型槽边墙墙顶往往需要设置雨棚支柱等设施,使得边墙承受水平集中荷载,此时,如何合理确定集中荷载作用下U型槽边墙有效计算宽度成为U型槽设计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为此,采用三维仿真分析的方法对此类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了边墙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布规律,确定了有效计算宽度的计算公式,并据此提出多个集中荷载作用下有效计算宽度的计算公式,为设计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4.
运用弹性薄板理论,根据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板挠度等效与应力等效原则,将作用于板中的车辆集中荷载通过傅里叶级数展开为等效的半渡正弦荷载,提出了车辆荷载作用下脱空的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板的竖向位移和应力公式.结果表明:集中荷载作用下连续配筋混凝土板的最大挠度与荷载大小、板的宽度成正比,与板的厚度、横向弹性模量成反比,其中板的宽...  相似文献   
155.
分析新洲水道两汊汇流口形态特征及汇流口浅滩年内年际间变化特征,探讨浅滩出浅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认为:新洲南汊汇流顶托对汇流口浅滩的影响是存在的,但不是主要因素,新洲南水道上深槽走向以及北水道入流的变化是汇流口浅滩出浅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对汇流口浅滩治理思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6.
杨彩燕  郑凡 《水运工程》2012,(5):113-115
云浮港属于典型的山区型内河港口。通过对云浮港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云浮港总体规划的思路及措施,从而研究云浮港空间布局规划方案,为同类型港口的规划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7.
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治理思路、对策及初步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传金 《水运工程》2012,(10):11-17
全面阐述"十五"以来荆江河段治理基本情况,总结了该河段航道治理主要特点、初步成效与基本经验,并为下阶段系统治理提出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远近结合、动态管理,有攻有守、攻守兼备以及提高整治建筑物耐久性并建立大荆江治理协调机制"等思路、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8.
转换养护观念,提出市政公共设施是一个"开放型公共物业管理"理念、特点、与一般小区物业管理的区别,参照小区物业管理收费模式,提出"公共物业管理"收费形式,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9.
陈卫中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9):313-316,345,346
自徐六泾节点以下长江口水深-20 m等深线约4 500 km2范围内,蕴藏着丰富航运和岸线资源。该区域未来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已被有识之士所看好。如何深入了解长江口这一世界特大多沙河口的演变,如何保护和合理开发航道及岸线资源,如何将大量收集到的该区域水文及水下地形信息加以整编为科研、规划、建设、维护及管理服务。2010年完成的"长江口航道信息平台"将逐步发挥其综合作用。该文简介该平台功能和原理,以及用途。同时为该平台建成后的下一步开发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60.
从公路设计理念的发展出发,结合我国公路设计规范的实际应用,借鉴了欧美关于路线设计理念的优点,提出了从安全协调和灵活运用设计指标的角度来体现“以人为本”的公路设计理念,旨在从公路设计阶段完善道路本身的服务功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