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15篇
公路运输   73篇
综合类   88篇
水路运输   139篇
铁路运输   34篇
综合运输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根据应力幅长期分布的Weibull分布假设及结构材料疲劳的S-N曲线和线性累积损伤Miner准则,使用数值分析与解析相结合的混合法对34000DWT大潮型散货船结构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令人满意,证实本文介绍的方法解决船体结构在疲劳载荷作用下疲劳寿命估算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2.
运用信息论中的最大熵原理导出悬沙颗粒所处位置高度y的概率密度函数p(y).由p(y)与相对含沙量的关系得出适合于断面任一垂线的含沙量分布公式,在此基础上结合边界及流速情况提出了便于工程运用的针对宽浅河槽及非宽浅河槽断面含沙量分布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33.
针对列车车辆检修时架车机同步作业工况,建立架车机托架的力学模型,推导出架车机受力计算公式,获得架车机托架的力学性能与结构系数的关系。根据力学模型并利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对架车机的托架和机架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托架应力集中发生在垫块与侧板、托头与侧板接触的位置,机架受到弯矩作用产生的变形随着托架起升逐渐增大。本文提出的方法和获取的计算数据可为架车机结构设计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4.
假定黏弹性饱和介质的骨架为线性Kelven-Voigt材料,将圆形衬砌视为饱和介质,并通过引入封闭性参数来表征衬砌内边界的透水特性,考虑土颗粒、孔隙流体的压缩性以及孔隙流体与土骨架之间的黏性耦合作用,采用修正的Biot模型来描述黏弹性饱和介质及半封闭衬砌。运用波函数展开法,将入射波、散射波和折射波的势函数展开成Fourier-Bessel函数的无穷级数形式,根据黏弹性饱和介质与衬砌界面处应力、位移和孔隙流体压力连续及衬砌内边界完全自由的边界条件得到展开波函数的复系数理论解。最后通过数值计算比较弹性衬砌与内边界透水的饱和衬砌两种情况下黏弹性饱和介质与衬砌界面处及衬砌内侧的动应力集中因子的分布规律,并进一步分析无量纲入射频率、衬砌厚度及封闭性参数对黏弹性饱和介质与衬砌界面处及衬砌内侧的动应力集中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5.
���ڶ�Դ��Ϣ�ںϵļ�ʻԱ��ΪЭͬ�����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交通仿真是交通控制与管理方案评价和优化的重要研究手段.传统的微观交通仿真模型,特别是刻画驾驶员行为的车辆跟驰模型,未能综合考虑交通环境中信息刺激的多源性和驾驶员任务集聚、协调反应的行为过程.本文利用Bayes方法和模糊积分方法描述驾驶员在复杂行驶环境中多源信息的融合过程,确定驾驶员任务集聚后对车辆应采取的驾驶行为.模型验证表明:交通仿真过程中,在车辆跟驰模型实施之前,利用Bayes算法和模糊积分算法模拟驾驶员在多源信息刺激下任务集聚、协同反应的过程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6.
提出了按具有运动污染源一维非恒定流模型计算隧道内气流速度和污染物浓度分布的方法,并对新龙门隧道进行了数值模拟,阐述了内燃机产生的有害气体的危害及组成成分,并按牵引功率计算出排污量;分析了影响污染浓度分布的各种因素。对列车在洞内交会地点、射流风机工作时间及风机的送风方向进行了综合比较,提出了有利工况。  相似文献   
137.
奥氏体不锈钢固溶渗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04和904L两种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固溶渗氮研究.用电子探针测定了渗氮层的氮浓度分布,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试样渗层的显微组织,用显微硬度计测量了表面至心部的显微硬度,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渗氮层的物相组成,对试样在1mol/L的稀硫酸溶液中的耐蚀性进行了阳极极化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显微硬度随表面至心部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固溶渗氮水冷试样表面的物相为单相奥氏体,炉冷试样的表面物相除高氮奥氏体外,还出现了CrN.渗氮后的试样在1mol/L稀硫酸溶液中的耐蚀性优于未氮化试样.  相似文献   
138.
An important aspect of area-wide traffic calming concepts is the integration of major urban roads, because 70 to 80 percent of all urban accidents occur on major roads. Traffic calming which is primarily based on the locational shift to such main thoroughfares is socially injust, because — in spite of all disturbances on those streets — about one quarter of the urban population live there. Social justice can only be somewhat achieved if the expenditures for traffic calming and streetscaping are not used — as today is most common — for accumulating the advantages in the low traffic side streets, but aimed at a partial balance and compensation for the strains caused by car traffic on the major streets. Some compensatory measures and new design principles will be discussed. Backgrounds are the experience in six German model cities of area-wide traffic calming, several research projects and the discussion about new guidelines for major urban roads. Where traffic and environmental burdens focus, the concentration concept should be extended by compensatory measures. That is the state of discussion in Germany examplified by nine topics.This is an edited version of a speech presented by the author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Living and Moving in Cities in Paris, January 1990.  相似文献   
139.
建立了船用柴油机SCR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选择性催化还原) 系统模型,研究了船用柴油机在1000 r/min、75%负荷工况下,SCR系统含氮化合物(HNCO、NH3、NO、NO2)的浓度场特性。研究结果表明:HNCO水解是尿素SCR系统产生NH3的重要来源,其水解速率远高于NO、NO2、NH3的反应速率;在SCR前端,随时间的推移,NH3浓度先升高再急剧下降至稳定状态,在中后端则呈现相反的现象;NO、NO2在SCR前端基本不反应,在SCR中后端,随着时间的推移,基本呈先降后升的趋势;HNCO、NH3、NO、NO2在典型横截面的浓度分布均呈不均匀的“十”字形分布,且大都呈现截面中心及边界中线周围浓度较高、截面四个对角浓度较低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0.
针对现有土工抗拉仪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设计改良出一套简易轴向拉伸试验仪。通过四角调节螺栓和夹具设计,消除摩擦阻力和端部应力集中,通过轴心线的控制避免试样偏心受拉。可以完成不同尺寸长方体试样的抗拉试验。由于目前试样尺寸没有统一标准,为了得到试样的规范尺寸并分析试样尺寸对抗拉特性的影响,利用设计的拉伸装置,对不同截面和长细比试样进行试验。得到的试验结果有:ω=18.0%,ρd=1.30 g/cm3时,不同截面试样平均抗拉强度值在14.2~14.6 k Pa,平均极限位移值在8×10-2~9×10-2mm;ω=22.0%,ρd=1.45 g/cm3时,不同长细比试样平均抗拉强度值在14.4~14.9 k Pa,平均极限位移值与长细比的关系式可表示为b=9.706 7×(l/a)-6.97。分析表明:只要试样的物理状态(含水率ω和干密度ρd)相同,不论含水率ω是否小于或大于塑限值,抗拉强度值均不受截面和长细比的影响;含水率ω低于塑限值时,极限拉伸位移不随试样的截面变化;含水率高于塑限值时,极限拉伸位移与长细比呈递增的线性关系。计算每组试样抗拉强度值的极差和标准差并分析数据的离散性,结合制样难易程度和用土量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截面边长2.5 cm,长细比3的试样尺寸较为合理,为今后开展土体抗拉强度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