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35篇
  免费   404篇
公路运输   3407篇
综合类   3311篇
水路运输   688篇
铁路运输   921篇
综合运输   212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80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483篇
  2013年   469篇
  2012年   726篇
  2011年   771篇
  2010年   683篇
  2009年   623篇
  2008年   731篇
  2007年   878篇
  2006年   865篇
  2005年   461篇
  2004年   268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811.
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工程实践,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各种裂缝的预防进行了简单探讨,并从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养护方面提出了控制裂缝产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812.
结合工程实例,对混凝土温差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13.
跨坐式单轨交通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梁制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坐式单轨交通系统的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梁既是承重梁又是车辆的轨道,其制作精度要求很高,必须采用专用的模板。介绍了重庆市单轨交通系统中的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梁模板的构造,并阐述了在轨道梁制作过程中应重点做好钢筋制作、预应力管道定位、混凝土拌制、成型、养护及预应力筋张拉等工序的工作。  相似文献   
814.
设计了4根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混凝土T梁进行抗弯承载力试验, 试件的主要设计参数包括损伤程度和植筋间距。采用荷载传感器、位移计和应变计, 分别测量了加载过程中试验梁的荷载、挠度、应变、裂缝的产生和发展、新老混凝土界面与钢板-加固混凝土界面的纵向滑移, 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了试件的受力性能, 采用塑性方法研究了试件的极限抗弯承载力, 并对比了模型试验、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 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可使混凝土T梁极限抗弯承载力提高约2倍, 植筋间距与原梁弯曲损伤程度对组合加固T梁的极限抗弯承载力影响约为4%, 植筋间距越大, 新老混凝土界面纵向相对滑移越大, 极限抗弯承载力的数值计算值和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最大相对差值为9%, 因此, 模型试验、数值模拟与理论计算结果均表明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可显著提高混凝土T梁的极限抗弯承载力。  相似文献   
815.
引入表征钢波纹管波形特性的惯性矩计算方法, 通过Spangler管-土相互作用模型, 得到了钢波纹管涵竖向收敛变形计算公式; 假设管涵顶部填土为半无限直线变形体, 将条形基础沉降倒置后比拟上埋式管涵的受力模型; 基于弹性力学推导的基础沉降计算公式, 着重考虑管涵侧向土体压缩变形与管涵自身的竖向收敛变形之差, 推导了管涵垂直土压力的计算公式; 以广巴广陕高速公路连接线吴家浩-张家湾段高填方钢波纹管涵工程为例, 对涵顶垂直土压力进行了现场测试, 将采用公式计算所得涵顶垂直土压力与现场试验结果和应用实测沉降差反算的垂直土压力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涵顶垂直土压力随填方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填土至设计标高后涵顶垂直土压力计算值、实测值和反算值分别为224.14、221.98、211.33kPa, 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约为0.9%, 反算值分别比计算值和实测值小6.1%、5.0%, 且计算结果、反算结果均与实测涵顶垂直土压力变化规律一致, 填方越高, 误差越小。可见, 提出的高填方钢波纹管涵垂直土压力计算公式可行, 不仅考虑了涵侧土体的抗力系数和基床系数, 而且体现了钢波纹管的变形与受力特征。  相似文献   
816.
对3片足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进行抗弯性能试验, 其中1片足尺梁不进行加固, 2片分别采用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和钢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加固, 分析了试验梁主要部位的应变、滑移、裂缝分布、承载力、刚度和延性; 基于试验梁塑性破坏机理, 并考虑二次受力的影响, 推导了足尺试验梁的抗弯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 加固后试验梁的破坏形态表现为塑性弯曲破坏, 跨中横截面变形符合平截面假定; 组合加固钢板与新混凝土之间以及加固部分与原结构之间相对滑移小于0.05mm, 因此, 加固后试验梁各部分协同工作性能较好; 与未加固梁相比, 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试验梁抗弯极限承载力提高了1.08倍, 钢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加固试验梁抗弯极限承载力提高了1.43倍, 因此, 组合加固能显著提高试验梁的极限承载力; 与未加固梁相比, 2片加固试验梁的延性系数均提高了21%, 当试验荷载为200kN时, 2片加固试验梁刚度分别提高了1.55、3.07倍, 因此, 组合加固能显著提高试验梁的刚度和延性; 与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相比, 钢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对试验梁在使用阶段的承载性能和刚度的提高更加明显; 2片加固试验梁抗弯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比值分别为0.94和0.96, 因此, 抗弯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精度较高, 可用于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的抗弯承载性能计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817.
基于多孔介质弹性理论, 运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半刚性基层的孔隙水压力进行了数值模拟, 计算了不同外部荷载和路面结构条件下的基层孔隙水压力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 在饱水状态下, 基层孔隙水压力随面层厚度、面层模量、基层厚度与基层渗透系数的增大而减小, 随基层模量的增大而增大, 但面层和基层模量对孔隙水压力的影响不显著; 孔隙水压力随交通荷载的增大而呈线性增大, 在荷载相同时, 荷载分布越密集, 对基层孔隙水压力分布的影响越显著, 加载模式只影响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过程; 孔隙水压力随行车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消散过程加快。  相似文献   
818.
以京沪高铁青阳港系杆拱桥为研究对象, 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及现场监测, 计算了高速铁路先拱后梁系杆拱桥不同施工工序下拱肋、吊杆的应力、应变, 分析了施工过程中拱肋、吊索的变化规律及施工控制要点。计算结果表明: 有限元模拟得出拱肋最大变形为37mm, 拱肋压应力最大值出现在系梁合拢后临时固结解除前; 拱肋各点标高的实际测量值和理论计算值的变化规律完全一致, 测量值和理论值的差值均不大于10mm; 主拱架各点所受压应力比较均匀, 均小于80MPa。可见, 采用整体抬吊拱肋及先拱后梁的施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819.
为了揭示混凝土路面的损伤开裂机理及其对承载力的影响, 考虑混凝土材料的弹塑性, 应用非线性断裂力学中的双线性黏聚区模型, 结合ABAQUS有限元软件, 在预计开裂部位布设黏结单元, 模拟了四点加载小梁试件从弹性响应到断裂失效的全过程, 以验证双线性黏聚区模型在混凝土损伤开裂分析中的适用性; 应用双线性黏聚区模型分析了Winkler地基上混凝土板的断裂特性和损伤后的承载力衰减。分析结果表明: 在加载小梁受荷全过程中, 梁底应力经历了线性增大、达到混凝土极限强度后减小、最大点上移与变为0等阶段, 作用力-加载位移变化与已有研究一致; 在加载全过程中, 混凝土板的截面应力分布变化与小梁类似; 混凝土板在损伤阶段承载力会持续增大, 但由于板的支承条件与四点加载小梁不同, 板的断裂近似于脆性断裂, 无明显承载力衰减过程, 板断裂时的极限承载力与弹性阶段临界状态承载力之比为1.32;混凝土板发生初始损伤后, 极限承载力最大会衰减至未损伤板的87%, 且随着初始损伤程度的增加, 极限承载力衰减速率变大。  相似文献   
820.
以江苏省昆山市吴淞江大桥为工程背景,介绍了一种在大跨度桥梁悬臂施工过程中如何快速有效地过滤温度对主梁标高影响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