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93篇
  免费   396篇
公路运输   3115篇
综合类   3457篇
水路运输   1257篇
铁路运输   861篇
综合运输   199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530篇
  2013年   484篇
  2012年   736篇
  2011年   796篇
  2010年   701篇
  2009年   649篇
  2008年   729篇
  2007年   944篇
  2006年   856篇
  2005年   469篇
  2004年   288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病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目前水泥混凝土路面建设比较普遍的情况,针对施工中出现比较多的质量病害进行了分析,分别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裂缝产生的过程,材料、配合比、水灰比、施工操作等对质量的影响,以及产生外观质量缺陷的原因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02.
从施工角度就改进和优化现有二灰碎石混合料级配组成设计和传统的施工工艺提出了几点建议,推荐集料级配范围和4阶段碾压模式.对二灰碎石基层施工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3.
文章结合罗天乐连续刚构桥施工实例,运用有限元模型对该桥0#块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场变化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0#块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及最大内外温差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4.
超深振捣对混凝土成品质量有害无益,研究超深振捣引起模板侧压力增大的规律,可为规避其害提供依据。为此设计4个混凝土墙体试件,实测在浇筑过程中模板侧压力的变化情况。基于振捣液化和液体压力平衡理论,建立了超深振捣情况下混凝土模板侧压力计算模型,推导了计算公式,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振捣深度是影响混凝土墙体模板侧压力的重要因素,本文提出的计算模型能很好地预测墙体结构超深振捣位置的模板侧压力。  相似文献   
105.
董斌 《交通标准化》2012,(20):43-44
混凝土的蜂窝和麻面问题严重危害了混凝土的结构性能和外观。对混凝土的蜂窝和麻面现象的原因进行探究,并提出具体的预防和解决措施,可促进施工质量达到相关规范、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6.
介绍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基本概念,说明我国CRCP的结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可为该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7.
数字化信息化教学模式已经逐渐发展为高职高专教学的主流,为了适应数字化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变化,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通过构建中药炮制技术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了微课、PPT、在线题库等数字资源,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丰富并提高了师生互动的方式和频率,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8.
近年来,部分铁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支座附近出现浇筑不密实、蜂窝麻面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连续梁质量。针对这一现状,结合BIM及C#语言技术,从深化设计平台的选择、精细化模型的构建以及BIM技术在深化设计中的应用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合理拆分并在空间上进行布尔组合,能够较快构建铁路连续梁零号节段BIM模型,满足深化设计条件;(2)基于BIM模型开展深化设计、生成2D图纸并统计工程数量,能够直观发现设计中的不足,一定程度上提升设计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9.
110.
Generation effects play a key role in shaping long-term trends in travel behaviors. Though cohorts born until the 1970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car-focused, a reversal of this trend was noticed among the millenials. Determining whether this break-in-trend resulted from changes in living conditions and economic difficulties, or demonstrates a shift in attitudes away from the car, is critical to future travel trends. We bring a contribution to this debate in the French context, through a literature review followed by empirical findings, using the French Base of Local Household Travel Surveys. Through age-cohort analysis, we find evidence of changing travel patterns among the millenials, taking the form of a shift from driving to transit, along with a decline of car ownership. However, travel attitudes of the millenials play little role, as they do not differ substantially from their elders. Besides, we show that generation effects disappear once a large number of structural factors are controlled for. It looks like the main driver of change in travel behaviors comes from a shift in residential patterns, in relation with longer studies and a delayed entrance into the workforce, and possibly because of increasing work pressure, degraded transport conditions and changes in residential attitudes and desired lifestyles. In the end, these assumptions should be further explored, along with complementary research tracks, including the role of economic factors,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experience, as well as heterogeneity in travel patterns, in relation with issues of social and spatial equ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