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22篇
公路运输   169篇
综合类   34篇
水路运输   48篇
铁路运输   196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In this study, real-time monitoring campaigns were conducted in two tunnels (Line A and Line B) at a subway station in Shanghai, including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PM1, PM2.5 and PM10,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limate and PM characteristics in the transportation microenvironment. In addition, collected floor dust particles in the tunnel were analyzed by ICP for their metal elemental composition. Strong correlations occurred between all PM levels and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in the tunnel of Line A (with platform screen door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weak correlations between such parameters in the tunnel of Line B (without platform screen doors). PM2.5 and PM10 between peak hours and off-peak hours for both lines presen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respectively. Nevertheless, PM1 showed a different pattern, with p > 0.05 for Line A and p < 0.05 for Line B,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statistical results concluded that PM had an evident weekly variation for both lines. Friday was the highest day of all particulate matters in monitoring periods for both lines. Ratios of PM1/PM10 and PM2.5/PM10 were high when trains were out of service and low when trains were in service. Relative abundance of metal elements detected from floor dust particles proved that floor dust particles in tunnels might be a major source of airborne PM in the subway microenvironments, with Fe as the most abundant metal element, followed by Ca, Al, Mg, Mn, Zn, Cu, Cr, Ni, Pb and Hg.  相似文献   
22.
门缝输水是三角闸门的一种重要特性。基于三角闸门门缝输水,低水头船闸可以不设置阀门以降低工程建设成本,但具体适用工况尚难把握。依托未设置阀门的大柳巷船闸,采用理论计算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门缝输水时水力及启闭力。研究表明:口门越大三角闸门能承受门缝输水的水头越小;目前门缝输水有关计算公式尚需结合三角闸门的结构特点确定流量系数;三角闸门启闭力除按规范公式计算外还应考虑门体缝隙流和惯性阻力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裕溪一线船闸扩容改造工程首次将三角闸门的应用口门宽度提高至34 m。为提高船闸的运行效率、充分发挥三角闸门动水启闭的优势,开展了大型三角闸门门缝输水运用条件试验研究。以三角闸门的水动力特性和船舶停泊安全为依据,研究提出裕溪新船闸大型三角闸门门缝输水的运用条件:1)三角闸门采用门缝输水应尽可能在1 m水头差以内开启;2)闸门开度应控制在1 m以内;3)随着水头差减小闸门开度可进一步增大。  相似文献   
24.
采用拓扑优化技术对某自卸车举升机构三角臂进行了拓扑优化设计,使得优化后结构相对于原结构质量减轻约20%,同时刚度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25.
介绍红旗轿车中央门锁控制系统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以及中央门锁控制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26.
建立客车内摆门的机构运动模型并推导出运动公式,运用Matlab软件得出内摆门滑槽滚轮中心的运动特性曲线,分析门滑槽及门内置铰链在不同位置对滚轮运动情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介绍了某垃圾转运车的后门装置,该后门装置在液压缸的驱动下,可上翻至垃圾箱的顶部,从而方便垃圾从箱体后门尾部装入。  相似文献   
28.
根据地铁车站物理模型,对站台层列车中部车厢着火引发火灾时的烟气扩散进行三维模拟,分析安装屏蔽门对岛式和侧式2种典型结构站台层烟气扩散及控制的影响。用能量方程、动量方程、连续性方程、组分方程和完全浮力修正的k-ε方程描述烟气湍流流动,用SIMPLEC算法求解。结果表明:对于2种典型结构层,在发生火灾360 s时,未安装屏蔽门的,烟气均已扩散蔓延至整个站台层的上部空间并沉降至1.8 m的安全高度,人员疏散均较为困难,安装屏蔽门的,所有疏散楼梯口均能保持正常状态,屏蔽门对烟气的扩散起到很好的阻拦作用,且排烟口和隧道排出了更多的烟气;安装屏蔽门后,岛式、侧式站台层的排烟效率分别提高15.8%和10.1%;侧式站台层的抽吸烟气作用更加明显,比岛式站台排出了更多的烟气。由此可知,在2种典型结构的站台层中安装屏蔽门,可以加强对站台层火灾时烟气的控制,为人员及时有效地疏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29.
针对CRH5型动车组车门故障,简要介绍车门的结构组成及控制方式,动车组运行途中常见的车门故障及处理方法,并分析动车组检修管理和日常维护等方面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30.
李宏 《隧道建设》2017,37(12):1622-1626
为进一步增强隧道衬砌台车相关方经济用材意识,节约钢材用量,间接减少炼钢污染排放,为控制雾霾改善环境做出间接贡献,针对银西铁路贾塬隧道客运专线台车的门架结构所用2种型材组合方式,采用ANSYS有限元计算方法,把门架的立柱、横梁和立柱大斜撑拟合为梁单元Beam4,其余杆件拟合为杆单元Link8,仿真门架工况施以相同边界条件分别予以检算并做出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仅单榀门架优化后省材2 t多,经工程应用验证均能满足质量要求,证实台车节材降耗挖潜增效仍有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