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417篇 |
免费 | 2554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3567篇 |
综合类 | 4826篇 |
水路运输 | 3352篇 |
铁路运输 | 1992篇 |
综合运输 | 123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2篇 |
2024年 | 373篇 |
2023年 | 233篇 |
2022年 | 424篇 |
2021年 | 502篇 |
2020年 | 561篇 |
2019年 | 431篇 |
2018年 | 458篇 |
2017年 | 501篇 |
2016年 | 508篇 |
2015年 | 669篇 |
2014年 | 955篇 |
2013年 | 898篇 |
2012年 | 1093篇 |
2011年 | 1074篇 |
2010年 | 917篇 |
2009年 | 824篇 |
2008年 | 798篇 |
2007年 | 979篇 |
2006年 | 840篇 |
2005年 | 507篇 |
2004年 | 343篇 |
2003年 | 244篇 |
2002年 | 145篇 |
2001年 | 176篇 |
2000年 | 94篇 |
1999年 | 64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54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41.
通过建立国际平整度指数(IR I)的数字地面模型来描述基于道路面状的IRI指标概念。在分析研究几类数字地面模型的曲面函数内插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IRI的二元双一次曲面乘积型逼近模型。最后给出了定义和描述同一段道路路面不同时段IRI变化量的乘积型重积分求积公式、IRI均值和标准差、IRI值的变化差均值及IRI值变化差的标准差、IRI值单位时间变化速率等数值解法。 相似文献
242.
243.
超大型群桩基础承载特性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8根和64根群桩离心模型试验,获得了荷载~沉降关系曲线、桩身轴力分布,研究了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超大型群桩基础的承载变形特性和群桩效应,分析了桩身轴力分布、桩顶荷载分布等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44.
基于小波消噪的ARIMA与SVM组合交通流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针对实际交通系统时变复杂和变化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交通流量非线性和强干扰性的特征,首先应用小波分析方法,对原始交通数据进行了消噪处理,使消噪后的数据更能反映交通流的本质及变化规律;然后采用自回归求和滑动平均(ARIMA)和支持向量机(SVM)的结合预测模型对交通流进行了预测,最后用实测交通数据进行了验证分析,得到了两个结论:一是组合预测模型比单个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二是小波分析消噪后的组合预测模型比没有消噪的组合预测模型预测精度高.结果表明消噪后的组合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用于交通流的实时动态预测. 相似文献
245.
系杆拱桥中吊杆索长均较短,对于短索索力的计算存在相当的难度。对某系杆拱桥吊杆索力基于频率法测试时采用的几种计算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分析吊杆长细比对模型计算精度的影响规律,得出与吊杆长细比相对应的索力计算模型,可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46.
247.
城市混合交通网络系统优化模型及其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中国城市混合交通网络的特点,考虑影响出行者交通选择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城市混合交通网络中出行者的交通选择行为(包括交通方式选择和路径选择);从交通需求的角度出发,基于BPR公式构造了城市混合交通网络的路段阻抗函数,提出了城市混合交通网络流量分离及分配的变分不等式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城市交通网络系统总阻抗最小为目标,以城市交通管理的政策为手段,采用双层规划方法构造了城市混合交通网络的系统优化模型,并设计了其求解算法.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不同交通需求条件下,各种出行方式的流量变化情况以及应采取的系统优化策略.计算结果表明:无论在拥挤条件下还是在非拥挤条件下,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都是降低网络总费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48.
结合我国交通规划实际情况,提出新型的基于活动的出行需求分析方法,通过大量的调查数据和严密的分析,研究了数据转换的过程及方法,用以分析活动与出行的关系,并以此作为活动模型与出行模型之间的桥梁。详细阐述了数据选择和整理方法、有效性检查规则;应用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分析活动及出行特征作为模拟的基础,并提出基于交叉分类的出行量预测方法;然后制定活动-出行行为的详细模拟流程,研究各特性变量的模拟方法;给出模型的验证及确认方法,并编写计算机程序实现模拟流程。该方法已应用于辽宁某市城市居民的活动与出行特征分析,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为活动模型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49.
250.
通过弯曲梁流变试验(BBR)得到的蠕变劲度指标,是表征沥青胶结料在低温条件下变形和拉应力的可靠指标。通过不同低温条件下得到的蠕变劲度模量,推导橡胶沥青在BBR试验中的蠕变规律,并建立模型对结果进行模拟分析,最后通过理论模型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认为所建立的本构模型能够较准确的反映橡胶沥青的粘弹性能,具有非常明确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