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17篇
综合类   16篇
水路运输   78篇
铁路运输   33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通过对贯通电力线路目前安装使用的固定并联电抗器、SVG无功补偿装置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针对性的提出并研制了具有基本补偿段和可调补偿段的新型固调式磁控电抗器,通过现场的运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2.
通过对大型框架桥在顶进时期的外力分析,结合土体承载力小于100 kPa软弱地层顶进过程发生高程极端超标的工程实例,利用图表预测分析不同约束条件,不同受力工况,推理顶进施工偏差原因,归纳顶进施工常用的纠偏方法,并提出大型框架桥在软弱地层顶进过程有效控制高程产生较大波动的几种纠偏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3.
大尺寸液晶屏投影系统光学系统设计,给出一种简便易行的"梯形"矫正措施,兼顾热设计和低成本要求。  相似文献   
54.
具体归纳了船舶调距桨推进装置的工作特性及特点,并与定距桨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出适用于可调螺距螺旋桨的三类船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的调距桨控制系统的设计,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了调距桨控制系统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5.
周浩 《世界桥梁》2015,(2):85-88
某城市高架桥为4×25m空心板梁桥,桥墩为直径1.4m的柱式桥墩。由于不平衡堆土导致桥墩出现较大的横向位移,为顺利对桥墩进行适量纠偏,确保结构受力合理、安全,以横向位移为控制目标,对桥墩纠偏过程进行施工监控。采用MIDAS GTS软件建立桥墩、桩和土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满足结构安全性条件下桥墩最大偏位为88mm;在施工应力释放孔、旋喷桩以及横向顶推过程中,在盖梁或防撞墙上安装位移计监测桥墩横向位移和左右幅梁间距,在桥墩上安装倾角仪监测桥墩倾角。控制结果表明:旋喷桩纠偏作用明显,桥墩在旋喷桩产生的压力作用下逐渐回位;横向顶推过程中,持荷期间桥墩缓慢回位;纠偏后各墩最大偏位均小于88mm,结构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56.
调距桨典型调距机构机械效率及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调距桨调距机构为研究对象,采用低副原理、功能原理、基点法等建立曲柄连杆、曲柄滑块和曲柄销槽3种典型调距机构机械效率及灵敏度的数学模型。结合实例计算,对比分析3种机构的机械效率及灵敏度特性。利用UG软件建立3种调距机构的三维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动力学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准确性。对比研究3种机构可为调距桨调距机构选型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7.
沉井基础施工的核心是沉井的下沉,合理的设计是沉井能够顺利下沉的关键。对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北锚碇及泰州长江大桥南、北锚碇等几个大型沉井施工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沉井的设计中,适当增加其重率以及合理的设置助沉措施是决定沉井能够顺利下沉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8.
具体分析调距桨推进装置的工作特性和特点,将其与定距桨进行分析对比,并就其遥控系统举例分析;随后简要介绍调距桨当前的发展情况,最后得出结论:调距桨符合船舶高度自动化的要求,在我国船舶采用调距桨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选择。  相似文献   
59.
通过时速200 km的广珠城际铁路桥上声屏障立柱松动加固整治施工实践,从原因分析,方案拟定,工艺流程,施工技术四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同类桥上声屏障立柱松动整治提出参考。  相似文献   
60.
针对我公司某自卸车搭载潍柴340马力发动机车型,现有冷却模块无法满足发动机冷却需求问题,本文通过对护风罩形式进行了优化和冷却模块与整车的匹配(加装防热风回流装置)的整改,对整个冷却系统进行了优化,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解决了相关车型冷却能力不足的问题,为同类车型冷却系优化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