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5篇
  免费   137篇
公路运输   630篇
综合类   748篇
水路运输   464篇
铁路运输   368篇
综合运输   14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张哲强 《隧道建设》2006,26(5):41-42,46
南京地铁鼓楼站D2出入口通道,覆土厚仅1.3~1.6m,且通道上方有电缆线、给水管等。结合该工程对明挖顺作法和浅埋暗挖法两种方案进行了比较,拟采用浅埋暗挖法。介绍了其结构设计及计算,施工方法及措施要点。该通道已顺利完成,既未影响中央路的正常交通,而且地面沉降、结构变形、工期、防水均满足要求,且其设计施工经验已成功用于其他车站出入口通道的施工。  相似文献   
62.
为了解决道路交通无序拥挤控制问题,定义交通序参数、路段交通的有序和无序,建立涨落后无序拥挤控制过程数学规划模型,采用动态分流决策方法求解模型得出无序拥挤控制的最佳方案,并给出相应的算法,最后用一个例子说明算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3.
在城市建设中,常遇到新增管线穿越已建桥梁的问题,在桥梁上增设管线支架对桥梁构造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影响。该文通过工程实例,介绍在桥台台身位置采用植筋技术浇筋牛腿作为支托,架设一条热力管道穿越桥下的设计、施工及应用评估。  相似文献   
64.
旦架哨隧道施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大跨,软岩三车道的旦架硝隧道施工的整体情况。  相似文献   
65.
跨座式单轨PC轨道梁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座式单轨PC(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梁桥结构具有承重、导向及稳定的作用。阐述了作用于PC轨道梁桥结构上的荷载,曲线PC轨道梁的内力计算,预应力计算,应力计算及组合。简要介绍了PC轨道梁的支座、伸缩指形板及梁内或梁上预埋件的设置。  相似文献   
66.
通过对72个圆心角为45度的双跨偏心支承弯箱梁桥模型的计算分析,以梁格系法为基础编制的3D—BSA软件系统为结构计算工具,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双跨偏心支承弯箱梁桥结构反应在使用极限状态及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与桥梁跨长、支承偏心距等参数间的经验公式,为双跨偏心弯箱梁桥的实用设计提出适当建议或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67.
深基坑土钉墙支护现场测试及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治安 《港工技术》1999,(3):44-47,52
以成都市锦贸大厦深基坑土钉支护为实例,对土钉应变测试,地表土体变形破裂观测,位移监测三项成果进行分析,对土钉支护作用机制作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土钉墙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68.
钱铖 《交通标准化》2012,(19):29-30
选取平整度、车辙、抗滑能力、路面破损作为控制指标,采用灰色聚类法对养护路段进行分类,以达到科学决策的目的,可为类似公路的养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为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定义,并试图将这一概念融入区域交通规划过程.然而,只有极少数的区域规划机构意识到了交通系统和土地利用变化给经济、环境和社会生活质量(这三者通常被认为是可持续交通系统的三个基本方面)带来的广泛影响.首先,论述了使用多个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并应用其评估亚特兰大大都市区的三...  相似文献   
70.
我国汽车保有量仅占全球汽车保有量的3%,而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约占全球死于交通事故人数的15%20%,尤其交通事故致死率是日本等国家的1020倍。本文就此现象进行基本原因的分析,并着重对交通事故紧急救援保障体系与技术支持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