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4篇
  免费   31篇
公路运输   137篇
综合类   363篇
水路运输   247篇
铁路运输   128篇
综合运输   1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9]328号)、《关于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加快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20]116号)等政策文件的相继发布,使我国都市圈现代化发展进入快车道,与此同时,也为都市圈轨道交通协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统筹干线铁路网、城际铁路网、市域(郊)铁...  相似文献   
992.
In order to release the axial compressive force resulting from high-temperature conditions, sleepers or distributed buoyancy sections are usually installed along the route of the subsea pipeline as the buckle initiation facilities to trigger lateral buckles. DNV-RP-F110 suggests that the individual buckle initiators can be combined to further increase the reliability of buckle formation. In this study, an improved buckle initiation technique, called the combined sleeper and distributed buoyancy section, is investigated. A generalised mathematical model is proposed to simulate lateral buckling triggered by the combined sleeper and distributed buoyancy section, and it can also be applied to simulate lateral buckling triggered by an individual technique, such as triggered only by sleeper or only by distributed buoyancy section. The mathematical model is verified by comparing with the solutions in the literature. The parametric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buckle formation reliability can be improved when the combined sleeper and distributed buoyancy section is employed. Moreover, both the axial force and the maximum stress along the buckled pipeline in the post-buckling stage are at a lower level, so the pipeline will be safer when the combined sleeper and distributed buoyancy section is utilised as the triggers.  相似文献   
993.
为改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高速行驶稳定性,避免频繁驱动控制操作对汽车行驶安全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适应不同驾驶工况的参数动态门限值算法,设计了汽车附加横摆力矩滑模控制策略和驱动力矩二次规划优化分配控制策略,并进行了角阶跃输入工况和双正弦输入工况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策略能有效控制汽车的质心侧偏角与横摆角速度,在保证汽车行驶稳定性的前提下,使质心侧偏角与理想值偏差减小了3.6%以上,轮胎附着利用率减少19.5%以上,有效地降低了轮胎附着利用率,提高了汽车的行驶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4.
针对车辆在纵向运动和横摆运动时的强耦合关系给车辆动力学控制带来的困难,以四轮独立电驱动车辆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微分几何理论设计了车辆系统运动解耦控制方法,将非线性强耦合的四轮驱动车辆动力学系统解耦为纵向和横向两个相对独立运动控制子系统,并设计了鲁棒控制器,以提高抵抗车辆行驶时不确定外力如侧风的干扰能力。基于 Trucksim 软件建立四轮驱动车辆模型,并针对车辆解耦控制策略和抗干扰策略进行了仿真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无解耦控制的车辆,采用微分几何解耦控制的四轮独立驱动车辆纵向速度偏差降低了 82.1%,横摆角速度偏差降低了80.7%,且微风干扰下的抗干扰能力明显改善,车辆稳定性显著提升。为验证该运动解耦控制策略在实时系统中的控制效果,还进行了硬件在环试验,结果表明,硬件在环试验的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95.
针对传统充电站负荷预测方法只能实现对单一站点预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时空神经网络 (Graph Spatiotemporal Neural Network, GSTNN) 模型的多充电站负荷协同预测方法。定义时空信息图,描述充电站负荷之间的时空关系;构建时空特征提取网络,分别利用图卷积神经网络和门控序列卷积网络提取信息图的空间和时间维度信息,并使用长短期记忆网络 (Long 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s,LSTM) 挖掘影响负荷预测的外部特征信息;融合提取的所有特征,进行负荷预测。算例结果表明,基于 GSTNN模型的方法能充分考虑时空特征和外部特征的影响,协同多个充电站的负荷数据进行预测,并同时输出各充电站的预测结果,有效提高预测准确度,有助于电网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